曾母暗沙
曾母暗沙
曾母暗沙位于中国海南省三沙市南沙群岛上,与相邻连的南西的“八仙暗沙”和“立地暗沙”构成的暗沙(或暗礁)组,共是中国领土的最南端。该暗沙位于南沙群岛南端(北纬3°58′,东经112°17′),在澄平礁西南约52海里,距离中国大陆约2000公里,距离赤道200多海里,因为邻近赤道,常年都是夏季,属典型的赤道气候。因为是暗沙,无法驻军,中国舰艇每2个月巡视一次。文莱、马来西亚等国对该暗沙的主权虽也主张,但未被国际社会承认。
曾母暗沙坐落在南海南部大陆架上。在地质构造区划上,位于曾母拗陷带。曾母暗沙的主体是丘状珊瑚暗礁,也可称为礁丘。曾母暗沙礁丘由礁核和礁翼两部分组成。礁核是暗礁的主体,通过陆翼向陆架海床过渡。在礁丘的近南北剖面图上,可见陆核范围长达1100米,礁顶较窄,礁翼较宽。南部被夷平均礁体间隙里充填了生物碎屑;在偏北部的礁坡凹处地被生物碎屑覆盖。在近东西向的剖面,礁核和礁翼都不宽阔,它是礁体短轴的剖面,礁体东坡显得很陡。根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船1985~1986年调查,曾母暗沙最浅处水深为17.5米,形如纺锤,礁丘脊部呈北北西走向,为水下珊瑚礁,面积2.12平方公里。礁丘表面崎岖不平,由以造礁石珊瑚为主体的造礁生物组成,还有很多附礁生物。据水下电视观察,25米以内,活珊瑚生长较好,滨珊瑚、蜂房珊瑚、厚丛珊瑚和蔷薇珊瑚等较普遍,尤以中华蔷薇珊成为礁丘上部表面的优势种。据1985年和1986年的两次实地考察,鉴定出21属34种。此外,礁栖生物也较丰富。然而在25米以下的礁体表面,活珊瑚很少,礁石屹立,一些附礁生物稀疏地生长在礁石上。在礁石之间的凹坑内,堆积着钙质生物碎屑,其中软体动物壳屑较多,次为苔藓虫和有孔虫,有少量钙藻,棘皮类和八射珊瑚骨针,未见陆源碎屑。但在曾母暗沙礁丘外围陆架沉积物中都有陆源碎屑成分。
同时曾母暗沙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中国最靠近马六甲海峡的海区,与马来西亚、文莱、印尼、新加坡等国距离均较近,是个战略要地。无论是维护中国南海通道或印度洋通道,还是对于未来中国收复经营南沙,此地都是必争之地,是必不可少的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