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东经100°~110°,北纬23°~27°。西起横断山脉,北临四川盆地,东到湖南省雪峰山。总面积30万平方千米,范围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边境,是我国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组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000米~2000米,是我国的第四大高原。属亚热带湿润区,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差别显著。在生态植物、中草药、能源和矿产资源上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气候条件
本区地处低纬度,海拔高,又受季风气候制约的综合影响,形成四季温差小、干湿分明、气候资源垂直变化显著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气候资源特点较多。
太阳辐射年总量经向分布差异大,西部大于东部,东部为3400兆焦耳/平方米~3800兆焦耳/平方米,西部为5000兆焦耳/平方米~6000兆焦耳/平方米。
热量垂直分布差异明显,从河谷至山顶分别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热量条件。热量资源的地区分布南多北少,年内各月分配相对均匀,冬季温暖,夏无酷暑。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冬干夏湿、干湿季节分明的水分资源特征。夏半年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雨日多,4月~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95%。全滇西南、滇南边境、怒江河谷以及南北盘江、都柳江上游的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1750毫米之间,高黎贡山西南迎风坡的盈江达到4000毫米以上,而楚雄、大理仅为500毫米~700毫米。雨季常出现山洪暴发,发生洪涝灾害。而旱季时间长,特别是春季,旱情十分严重。贵州东部因受东南季风影响,各季较湿润。
地质地貌
云贵高原分布着广泛的岩溶地貌,是喀斯特地形。在石灰岩分布地区,到处可以看到奇异的石林,深邃的洞穴,以及忽隐忽现的地下暗河等。它是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复杂环境下,经过漫长的岁月积累,被水溶解和侵蚀而逐渐形成的。地下和地表分布着许多溶洞、暗河、石芽、石笋、峰林等稀奇古怪的地貌。这种地形在高原上以路南的石林和贵阳的地下公园最为著名。云贵高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完美、最典型的地域之一。
根据地貌特征可分为东部贵州高原和西部云南高原两部分。前者有乌蒙山、大娄山、武陵山、苗岭等,基本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势以西部最高,分布向北、东、南倾斜,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广,厚度大,质地纯,经间歇性新构造运动和温室气候作用,形成深邃的峡谷、幽深封闭的圆洼地、深陷的漏斗和落水洞以及天生桥、古河道、干悬谷等,地形崎岖。后者有点苍山、龙山等,以南北走向为主,地形较完整,高原面上分布红色岩系,有红色高原之称。多断层形成的山间构造盆地被称为“坝子”。坝子内部地面比较平坦,土层深厚,众多的断层湖散布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