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之三姑峰
徐霞客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经到过此地,并留下了文字记载。据《徐霞客游记》记载:
二十三日这天,徐霞客登上陆岸,寻找换骨岩、水帘洞各处美丽胜景。并且让游船移动十里路,在赤石街等候。于是他进入会真观,拜谒武彝君神像和徐仙遗体。便走出了会真庙,顺着幔亭峰东麓向北走二里路,看见幔亭峰后面有三座山峰并排屹立着,因此感到很奇异就找人问了下,原来这是三姑峰。也知道了换骨岩就在三姑峰旁边,他望着换骨岩快速走去。登上山有一里多路,就看见飞流汩汩地往下倾泻。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突奔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倍感感兴致高昂。然而已经登上了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于是便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到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犹如叠嶂。住在这附近的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弯曲的,有笔直的,有高的,有低矮的,都是顺着婉转的岩壁修筑。沿着岩壁缝隙向上攀登,几乎要到幔亭峰的顶端了,因为道路被阻塞就停了下来。返回到三姑峰麓,从峰后绕出来,再从旧路下山,到达先前俯瞰突奔的流泉的地方。
从这里越过山岭,就是通向水帘洞的路;从这里下去,就是突奔的泉水流出来的岩壁。徐霞客先前从上面鸟瞰,并没有观赏尽它的妙处所在。到现在再来到它下面,仰望突奔的流泉,又在半壁之上。旁边有农夫引泉水冲动石碓,有梯子架在岩壁上,凿开岩壁成为一条沟,用来引导泉水。他顺着梯子爬上上岩壁,来到突奔的泉水的下面。那坳凹仅有二丈宽,上下都是高耸的岩壁,泉水从上面的岩壁坠落坳凹中,溢满后再从坳凹向下坠落。坳凹的上下及四方,无处不是水,而中央有一块石头突起来,人便可以坐在上面。在石头上坐了许久,才爬下岩壁,顺着竹林间的小路走去,翻越过三重山岭后,从山腰处大约走了七里路,才下到山坞中。穿过石门向上,半里路后,就到水帘洞。千仞山崖高耸,上部外突,下部凹嵌,泉水从山崖顶上落下来。山岩不仅雄伟宽阔,而且泉水还从很高的地方散漫地倾落下来,形成千条万缕的细小水柱,悬空向下倾泻,这也是一大奇观啊!那山岩高高耸立而上部外突,所以山岩下构筑有房屋数重,使飞流直下的泉水,落在房屋栏杆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