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闽丘陵

武夷山

浙闽丘陵,北临浙江省杭嘉湖与宁绍平原,西界天目山、怀玉山、仙霞岭、武夷山,靠江南丘陵,西南有莲花山与韩江,南接岭南山地,东临东海。包括钱塘江至广东惠东、河源一线以东的中国东南沿海,含福建全省、浙江省大部分地区和广东省东北部分地区,是东南丘陵的组成部分。

地形地貌

本区东临大海,海岸线蜿蜒曲折,多天然良港和岛屿。区内峰峦叠嶂,河流纵横,四季常青,多山地丘陵,全区面积的85%为丘陵。闽浙之间以枫岭、洞宫山、雁荡山为自然分界。浙闽丘陵地区分布的山脉多由花岗岩或火山岩组成。其中许多山脉由于山脉受构造控制均呈东北—西南走向,如武夷山、天目山、雁荡山、仙霞岭、括苍山、戴云山等。山岭海拔较高多为10001500,少数山峰可达2000。地势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河流也多依地势倾斜方向自西北流向东南,源短流急,多独流入海。浙闽丘陵地形较为破碎,河流横切山脉,形成许多峡谷急流,多河谷小盆地及河口小平原。主要盆地有邵武盆地、金衢盆地、新嵊盆地和永安盆地等。主要河口平原有泉州平原、漳州平原、福州平原和温州平原等。

气候

本区具有山海优势,西有山脉阻挡寒风,东有海风调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较高,雨量较多。其中,福建省年平均气温15℃~2215℃~13725℃~30,从西北向东南递增。1961118的泰宁及1967116的屏南出现极端最低气温-9.51967717的福安出现极端最高气温43.2。无霜期长,约为240330天,木兰溪以南几乎全年无霜。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800mm1900mm,主要集中在春夏,每年56月降水最多,但冬季也并不少。本省日降水量最高记录是1963913日的马祖,降水为380mm。夏季盛行偏北风,冬季盛行偏南风,夏秋之交多台风,常有暴雨。

自然景观

区内山多岛屿多,自然景观丰富,其中比较著名的山岭和岛屿有武夷山和鼓浪屿等。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地处中国福建省的西北部,总面积约999.75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50,属典型的丹霞地貌,一曲一个景,曲曲景相异,被誉为“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于1999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面积约1.78平方千米。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主要自然景观有日光岩、环岛路、鼓浪石等。

植被与土壤

浙闽丘陵地区广泛分布着亚热带植被,森林覆盖率较高,福建为63.1%,居全国首位,本区的用材林木和经济林木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其中福建林地面积617.9万公顷,为全国六大林区之一,可分为中西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和东部亚热带季风雨林区。

区内主要的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此外还分布有砖红壤性土与砖红壤化红壤。耕地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沿河流域、山间谷地与低丘陵梯田等地。

资源

本区矿产资源丰富,能源矿产有无烟煤、地热等,金属矿产有金、银、铅、锌、锰等,非金属矿产有高岭士、水泥石灰岩、花岗石材、明矾石、叶腊石、硫等,矿产储量较大。其中石英砂储量、质量居全国之首。

环境保护

浙闽丘陵地区有三明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及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三明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于1964年被林业部列为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明市莘口楼源小湖村,有格氏栲森林一万亩,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区之一。保护区内有樟、楠、黄杞、木荷、山肉桂、建柏等木本植物100多科600余种,麦冬、金线莲、砂仁、七叶一枝花等中草药材上万种;林中还栖息着小鹿、黑熊、飞鼠、果子狸、长尾雉、白鹇、足鸡等珍禽异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