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

     相传黄帝即位之初,养性爱民,不好战伐,精力全用在教民蒸谷为饭、造车穿井及驯养禽兽以作家畜这些事上。 有一天,容成和沮诵、仓颉、伶伦等大臣来参见黄帝,见其闷闷不乐,便询问缘故。黄帝说:“我调教百禽,就是没见过传说中的凤凰,不知它是什么模样?”
    大臣们都讲不出所以然,便跟着黄帝一起去请教见多识广的天老。天老道:“凤凰的长相,前身似鸿,后身似鳞,蛇颈鱼尾,龟体龙纹,下巴如燕,口喙像鸡。全身羽毛皆成文字:首文戴德,颈文揭义,背文负仁,腹文入信,翼文循礼。当它扬起脖颈,振开双翅时,色彩斑斓,五光备举。而且饮食有仪注,交游有选择。鸣叫时声若金鼓,飞翔时百鸟相随。普天下的禽类中,惟有凤凰能究万物,通天地,览九州,观八极,因此,被尊为‘百鸟之王’。”
    “为什么我从无福分亲眼一睹这样的神鸟呢?”黄帝追问天老。他的心思,已完全被凤凰的光彩形象吸引住了。 天老说:“凤凰显形,是祥瑞之兆。所以它只在太平盛世才出现,能见它一掠而过,已不容易,能见它高翔蓝天,就是幸运;能见它栖息枝头,算有大福;能见它春秋两至,即称万幸;倘能见它舞于庭前,百鸟都来朝拜,那真叫千年万载才得一遇的无比祥瑞了!”
    黄帝听罢,发怒道:“我即位以来,敬天爱民,广施德政,兵戈不用,宇内和平。难道这不是盛世?为什么连凤凰一掠而过亦不得见呢?” “对啊”,大臣们也随声附和黄帝,对天老之言产生了疑惑。
    天老冷笑道:“蚩尤在东方为害,少昊在西方造孽,炎帝在南方骚扰,颛顼在北方捣乱,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相谋逆,酿作灾祸。君危于上,民患于下,这能叫盛世吗?” 黄帝闻言,悚然改容,立即向天老认错。接着便作旃旗,起营垒,造弓矢,登战车,开始讨伐四帝。先在阪泉降伏炎帝,后在涿鹿击杀蚩尤,少昊、颛顼等望风披靡,相继来降。天下就此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华夏部落三千,都派人来歌功颂德,连诸北儋耳之国亦纷纷来贡,表示拥戴。
    这一天,远近臣仆子民聚集在桥山下的草坪上,由黄帝亲自率领,共祭天地神明,欢庆中华一统,祈祷丰收,歌舞升平。当伶伦指挥乐队奏响庄严雄浑的昆仑之乐时,蓝天白云间,突然传来铮铮咚咚的钟鼓之声。大家闻声仰望,只见一只华美绚丽的大鸟,正展开强韧的翅翼,抖动着五彩的翎毛,在高空翱翔。
    “凤凰!凤凰!”桥山前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紧接着,数不清的珍鸟灵雀全都飞来了,环绕着凤凰翩飞起舞,引亢鸣啭,从而把人间的喜悦欢庆,推向了高潮…… 优美的神话,流传了几千年。据说在尧、舜、禹、汤和周公执政的时代,凤凰又数度出现,以后便少见了,而百鸟朝凤的景象,更是罕闻。但后人依照这些传说,绘成了《百鸟朝凤》(也称《百鸟朝王》、《仪凤图》等)的图画。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泛喻君主圣明,河晏海清,天下归附,亦可用来表达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无限期盼。尤其重要的是,凤凰还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象征。气氛热烈、仪态纷陈的《百鸟朝凤》瑞图,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向往和平与幸福的传统心态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