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夏禹曾铸九鼎。夏后启也曾命人在昆吾铸鼎。昆吾是依附于夏王朝的一个己姓小国。昆吾是当时产铜的中心,所产之铜在古代是非常著名的。《山海经•中山经》载:“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郭璞注:“此山出名铜,色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由于商代早期已有铜鼎和铜戈等出土,夏代有鼎或以铜为兵是有可能的。古代以鼎为立国之重器,传九鼎为传国之象征。王都所在,即鼎之所在,故称定都为定鼎。
《左传•宣公三年》、《史记•卷四十》记载:楚庄王八年(前606),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一直到达洛阳。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乘机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没有回答楚庄王,而只是说夏代兴盛的时候,用九牧所贡之金铸成九鼎,夏亡迁于商,商灭迁于周,并说如果本质美好光明,鼎虽小而犹重,反之,虽大犹轻。“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来可问也。”这就是成语“问鼎中原”和语词“鼎迁”的来历。不过《左传》说铸鼎的时间,是“夏之方有德”之时;《史记》说在“虞夏之盛”,又说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墨子•卷十一》说,夏后启时铸成九鼎。《易林•小畜之九》、《拾遗记•卷二》等都说禹铸九鼎。上述诸种说法都肯定禹铸九鼎或夏初铸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