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谁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但无论如何,元谋人的发现都将是一个里程碑——它使那个时代的远古祖先的生活重见天日。
元谋人之后,古老的华夏大地上,人类一直生生不息,但他们是什么模样,又是如何生产生活的呢?
1929年的12月2日,注定是世界考古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这一天,中国科学家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震惊中外。到1966年5月以前,已经发现了四十多个北京人的遗骨,其中5个是比较完整的头盖骨、9个头骨碎片、6块面骨、15个下牙床骨、152枚牙齿,
此外还有十多块上下肢骨。同时出土的文化遗物,有石器和经过打击的石片十万多件,有用火的遗迹,还有虎类、鹿类等一百多种动物骨化石。
“北京人” 属早期直立人,学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他们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还残留某些猿类的特征,但是北京人的脑容量却显示了他们智慧水平的提高。平均约1059毫升的脑容量几乎是现代猿类415毫升的2.5倍,与现代人的1400毫升的脑容量相比,已经较为接近了。与头部的特征相比较而言,北京人的四肢已经发展得更接近于现代人了。
除了骨壁较厚、骨腔较小外,北京人骨骼的形状、大小、比例和肌肉附着点都和现代人差不多。这说明北京人确实是经常劳动和长期直立行走的。从而也验证了恩格斯所说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伟大真理。
“北京人”已懂得选取岩石,制作石器,北京人的石器堪称是旧石器时代初期的典型。大体可以分为砍砸器、尖状器和刮削器等。在漫长的岁月里,北京人就是使用这些石器,打砸野兽,刮削兽皮,切割兽肉,砍砸兽骨、树木,挖掘植物根块,从而顽强地与自然界抗争。这些原始的石器每一样都浸透着先民们劳动的汗水和智慧。
在“北京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厚度达4—6米、色彩鲜艳的灰烬,表明“北京人”已懂得使用火、支配火、学会保存火种的方法。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北京人使用火,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这是人类由动物界跨入文明世界的重要标志。
在人类形成的过程中,个体的力量显然是微不足道的,只有依靠群体,也就是原始群体的力量才能勉强生存下来。因为生存的需要,北京人形成了集体,开始了群居的生活。他们以平等的个体身份参与集体的活动,共同劳动,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
在我们感慨北京人可以使用天然火的同时,一个新的疑问产生了,人类什么时候学会了人工取火?
1933年,在发掘北京人遗址时意外发现一个古人类遗址,因为发掘地点位于北京人遗址的顶部,即龙骨山上部山顶的一个洞穴内,所以被叫做山顶洞人。据测定,山顶洞人的生活时代属于距今约18300~10500年前。
与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不同的是,他们懂得人工取火,这使他们摆脱了对自然火的依赖,成为了自然界里的主动者。他们的生产工具仍以打制石器为主,但已懂得刮挖、磨光、钻孔等技术。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做精美的装饰品,山顶洞人制造了许多令人骄傲、内容丰富的装饰品,有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小石珠、小石坠、鲩鱼眼上骨和刻沟的骨管等,这表明他们已经有了美的概念。山顶洞人以兽皮为原料,用骨针和骨锥缝制衣物;这根骨针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有了这样奇妙的东西,山顶洞人就可以把鹿皮缝合起
来,做成漂亮而实用的短裙。那时候,狩猎和采集依然是山顶洞人主要的生产劳动。经过几十万年的发展,北京人的那种群居生活逐渐过渡到山顶洞人的生活集体,即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在山顶洞人生活其中的氏族社会中,一个氏族通常有几十个人,他们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这时候氏族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血缘亲族关系是维系氏族成员的纽带。氏族成员之间人人平等,互相保护。氏族内部按照性别的不同往往有不同的分工,青壮年男子主要负责狩猎、捕鱼和防御猛兽,而采集食物、烧烤食物、缝制衣服、养老育幼等任务则由妇女承担。
氏族社会是原始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氏族的庇护下,山顶洞人顽强地生存着,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历史,他们度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虔诚地等待着文明社会曙光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