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哲学术语来讲,从只能依靠自身器官,到学会使用工具,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质变”,其意义就好比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一样,虽然稚弱到几乎没有独立生存能力,但却从此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命体验。相比较之下,以后的进一步学会制造工具、制造机器等等,虽然辉煌夺目,却都只能算作这一“质变”基础上的小小“量变”。
总之,古猿学会直立行走和使用天然工具以后,便初步进化为人类,古猿依靠自身器官获取食物的本能活动,也随之相应地变为人类的自觉使用工具的采集经济活动。这是采集经济的开端,同时,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开端。
从大约1400万年前开始,到大约200万或300万年前为止,刚刚脱离动物界的早期原始人类,在亚洲和非洲的亚热带山林地区,过着以采集为主的生活。采集是这一时期的根本特征和主要特征,其它社会经济特征都是由采集派生和决定的。具体分述如下:
(1) 以采集为主
据考古发现,当时99%以上是植物性食物,肉食不到1%。
(2) 使用以木棒为主的天然工具
这是因为,在当时条件下,木棒是将树上的果实打落在地的最有效的工具。
(3) 自由经营、自由劳动、自取所需
这是因为,采集的对象是天然生成的植物果实,只需个人力量就能收获,并且无需分割、加工,可以马上直接食用,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协作,完全可由个人自由行动。
这里,“自由经营”是指采集活动完全由个人决策,自由安排。“自由劳动”是指采集过程完全由个人独立完成,“自取所需”是指采集劳动的成果完全由个人根据自己需要随意支配使用。这三者实际上是一回事,三位一体,同时进行,只不过是比照现代经济体系,从三种不同的角度,贴上三样不同的标签
(4) 财产共有
这是因为采集活动是在天然森林中进行的,采集对象是天然野生的果实,采集工具是天然生成的树枝,都未经过人类劳动加工,任何个人都可以任意取用。
注意:财产“共有”与财产“公有”的区别,前者是属于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所有,任何个人都可以随意支配使用,后者是属于某一人类社会集体所有,只有经过集体分配,才能为个人支配使用。
(5) 完全平等和自由的人际关系
由于采集经济实行自由经营、自由劳动、自取所需,人与人之间不存在任何分工协作,也就谈不上管理与被管理、统治与统治等关系。
(6) 最古老的经济组织:原始人群
这一方面是古猿动物习性的继承,另一方面是采集经济活动的结果。由于采集经济实行自由经营、自由劳动、自取所需,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分工协作关系,没有管理与被管理,当然也就不会形成任何社会组织和社会规范,包括人类两性行为也只能继续动物式的自由放任状态。
(7) 以树为家
这首先是古猿动物习性的继承,同时也是适应采集经济活动的结果。此外,采集经济时代人们只会使用木棒等天然工具,缺乏有效的自我防卫手段,只有居住在树上,才能躲避猛兽侵害。
概括起来,采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是:早期原始人类以群为单位,分散活动于亚洲和非洲的亚热带山地疏林中,从事采集经济活动。他们使用木棒为主的天然工具,自由经营、自由劳动、自取所需,实行物质资料共有制。人与人之间完全平等、自由,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更谈不上阶级差别与阶级压迫。两性关系也完全自由,不存在任何社会规范约束。这是一个十分松散、尚未分化的原始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