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盘古的神话,最早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民间广泛流传。苗,瑶向来崇奉盘古(也有作瓠),把盘古看作自己的祖先。壮、侗、仫佬等民族也盛传盘古,把盘古看作开天辟地的人类始祖。“今南海有盘古氏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氏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①。
远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在有壮族先民居住的海南一带,就有追葬盘古氏之魂的“墓地”;特别是当时作为壮族聚居之地的桂林(治所在今柳州市东南)竞立有盘古氏的庙宇,人们为之“祝祀”。可见,盘古在古代壮族人民的心目中也是很受崇奉的形象。
今天在桂西一带,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盘古开天辟地歌:
盘古开天地,
造山坡河流,
划洲来住人,
造海来蓄水。
盘古开天地,
分山地平原,
开辟三岔路,
四处有路通。
盘古开天地,
造日月星辰,
因为有盘古,
人才得光明②。
这首歌中的盘古已被神化,具有超人的神奇力量,为人类开辟天地,并带来光明。我们从古籍记载和口头流传,可看出壮族人们远古神话在世流传中演进的痕迹。(引自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注:
①梁任昉:《述异记》。
②七朝荣唱,廖元田、农达奴记录:壮族文学史调查组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