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又称“北京直立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他们身材显得粗短,颧骨较高,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鼻子宽扁,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脑容量平均仅1000多毫升。男性身高约156厘米左右,女性约144厘米左右,而且寿命都很短,大多数人约在14岁之前就夭亡了。
“北京人”过着以狩猎为主的洞穴生活,他们通常几十人结成一群,以应对险恶的生存环境。这种群居生活,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1921年8月,在中国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世界上古人类遗骨和遗址最丰富的“北京人遗址”。1927年起进行正式发掘,1929年12月,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此后不久,又发现4个头盖骨。但在1941年时5个头盖骨却不知去向,至今下落不明。这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更是中国古人类研究史上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北京人”遗址里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共十万件以上,还出土了部分骨角制品,并且存在很厚的灰烬层。这表明“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粗糙的石制工具,而且已经学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并且利用火来取暖以及烧烤食物。
完整的头盖骨。此后不久,又发现4个头盖骨。但在1941年时5个头盖骨却不知去向,至今下落不明。这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谜团,更是中国古人类研究史上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北京人”遗址里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共十万件以上,还出土了部分骨角制品,并且存在很厚的灰烬层。这表明“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粗糙的石制工具,而且已经学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并且利用火来取暖以及烧烤食物。
在找不到丢失的“北京人”头盖骨的情况下,人们又组织了一次发掘。其中,在1966年,由古人类学家裴文中主持的发掘中,发现了一块额骨和一块枕骨。它们与1931年和1936年发掘的两块部分头骨化石,属于同一个个体,于是便拼合成为一块比较完整的头盖骨。这也是目前仅存的“北京人”头盖骨标本。
“北京人”虽然不是最早的人类,但作为从猿到人的中间环节的代表,他被称为“古人类全部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