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中国北洋政府矿政顾问、瑞典地质和考古学家安特生在周口店发现一处含动物化石的裂隙堆积。1921年,安特生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等人在当地群众引导下,在龙骨山北坡又找到一处更大、更丰富的含化石地点,即后来闻名于世的北京人遗址——“周口店第1地点”。1921和1923年,先后发掘出两颗人牙,并定为人属。由于这一发现,1927年在周口店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系统发掘,由瑞典古脊椎动物学家B•步林和中国地质学家李捷主持。当年又发现1颗人的左下恒臼齿。
    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科主任、加拿大籍解剖学家步达生,对先后发现的3颗牙齿进行了研究,给这一从未见到过的古人类定了个拉丁语化的学名,曾译“北京中国猿人”,原意应为“北京中国人”。美国古生物学家葛利普(1870—1946)则给了它一个俗名:“北京人”。现在已把他的“属”、“种”和爪哇人合并,另建立了一个“亚种”,改称为“北京直立人”。
    1929年12月2日,我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和一些工人在龙骨山一个很深的山洞里,借着手电和蜡烛的亮光,紧张地挖掘着。突然,泥土中露出一小块坚硬的东西,开头很特别。他们怀着无限喜悦的心情接着挖了下去,最后,第一个北京猿人的头盖骨化石终于被发掘出来。
    这一消息的公布,震动了世界学术界。在此之前,虽然德国的尼安德特人、爪哇的“直立人”和德国的海德堡人的遗骨已经问世,但这些发现由于保守思想的束缚并未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即使在持进化论的学者当中,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和这些发现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地位,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自从北京人头盖骨发现以后,特别是随后又发现了石器和用火遗迹,直立人的存在才得到肯定,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