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半坡人要生存下去,最基本的需要就是食物。食物从哪里来?半坡人为了维持自身生存,从事了三项主要的生产活动:农业生产、狩猎、捕鱼。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当时农业生产的情况。半坡遗址位于西安东郊浐河东岸的二级台地上,距现在的浐河河床有800米,高于浐河9米。该遗址前临浐河,后倚白鹿原,南边是终南山,北面是一望无边的渭河平原。这里的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是一个适合人类定居和生活的好地方。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人,就是这里进行农业生产与狩猎、捕鱼。
    在半坡人的经济生活中,农业生产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当时从事农业生产的第一步是砍倒烧光,即在一片荒地上用石斧和砍砸器把树木和杂草砍倒,待其干枯后放火烧掉。然后将草木灰翻入地下,然后用石铲、石锄翻地,疏松土壤,再用尖木棒等挖出一个个小坑,把种子撒播下去,叫点穴下种。庄稼成熟后,用石刀或陶刀收割谷穗,后来出现了石镰,收割谷子更加方便,也提高了劳动效率。
    粟的出现
    在半坡遗址出土了两个装有种子的小陶罐,这是半坡人保存的种子。一个陶罐里面装着粮食种子,经鉴定后得知,粮食为粟,去壳后叫小米,它耐旱早熟,成熟期短,久藏不坏,便于保存,是一种理想的农作物,这一发现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粟也是北方最早出现的农作物。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人们逐渐发现狗尾巴草每年都会从地下长出来,结了穗后又会死去,而狗尾巴草的籽也能食用。于是人们采集草籽进行培育,使之成为人工栽培作物。直到现在,粟仍是北方居民主要的食粮之一。
    另一个陶罐里面装着菜籽,经鉴定,有的是白菜籽,有的是芥菜籽。这证明了半坡人在种粮食之外还种植蔬菜。
    那么,在农业生产中,半坡人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呢?石器是早期人类最主要的生产工具,半坡人当时仍使用少量的打制石器,但磨制石器占绝大多数,说明半坡人已处于新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指人们以石头作为工具使用的时代,这时因为科技不发达,人们只可以石头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时代大致可分为三个时代──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阶段,是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而新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磨制石器为主,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这把磨光钻孔的石斧,是最典型的磨制石器之一,石斧制作规整,孔的位置上下适中,左右对称,安上木柄后,是一件非常得心应手的工具,它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除了石斧外,半坡人使用的工具还有石铲、石锄、石镰和石磨盘等。石铲和石锄是翻地的工具,石镰是用来收割农作物的工具,石磨盘和石磨棒是用来对谷子进行磨碎和去壳的,也是后来农村碾和磨的前身。
    渔猎生活
    狩猎是人类最古老的获取食物的方法,它在半坡人的生产活动中仅次于农业生产,处于第二位。半坡人最主要的狩猎工具是弓箭和石飞索。弓箭发明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此时,仍是半坡人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它用树枝做弓,畜筋做弦,用石头或兽骨磨成锋利的箭头,在当时可以说是威力无比。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中精辟地指出: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器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
    石飞索也叫飞球索,以兽筋、绳索或藤条两端系球组成,使用时手执一端举过头顶用力旋转,对准野兽掷出,由于离心力和惯性作用,飞球索在空中继续旋转,遇到障碍物后则自然缠绕,由此捕到逃跑的野兽。
    弓箭和石飞索使人和野兽拉开了一段距离,避免了人和兽近距离正面接触,既提高了准确性和杀伤力,也保证了人的安全。但当时的人们仍需采取群猎的方式围捕野兽,一般是人们从四面呐喊着驱赶野兽,最后围成一圈,用石块、长矛、弓箭等进行射杀,有时候也采用火围、陷井和驱入栅栏等方式捕获猎物。
    在半坡遗址发现的20多种动物骨骼中,斑鹿的骨骼最多,这大概是当时捕猎最多的动物。
    捕鱼生产处于第三位。浐河为人们的吃水和捕鱼提供了绝佳场所。捕鱼工具中石网坠最多,也有少量渔钩和渔叉。这枚鱼钩制作得非常精巧,它是用骨头角料磨制而成,上面带一个倒刺,这样钓上的鱼很难逃脱。它看似简单,却是一个极富才智的创造,从此以后几千年鱼钩的形状再未改变过,虽然它是骨制的,但大小、形状、作用以至精美程度完全可与今天的钢制鱼钩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