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东南沿海的河姆渡聚落开始使用磨制石器,磨制石器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河姆渡的磨制石器,主要器具有石斧、石锛等,还有专门用作木材加工的原始刨光工具石扁铲,和用于加工木板的石楔,考古学上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在长期的农业耕作中,河姆渡人依靠骨耜、木耜和木锄等简单的劳动工具种植水稻,它是由野生稻逐步培育成的。河姆渡人种植的的稻谷谷粒外形、颗粒大小已接近于现代栽培稻,粒重远远超过野生稻,经鉴定大部分属于栽培稻的籼亚种中晚稻型的水稻,少部分属粳稻。说明河姆渡栽培稻较传说神农植稻早2000年。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稻谷堆积,平均厚度在20厘米以上,最厚处达80厘米。稻谷、谷壳、稻叶、米粒有的保存较好,出土时可以看出其叶脉和根须,谷壳表面稃毛清晰可辨,颜色如故,芒尖尚存。研究表明距驯化野生稻的初期阶段应有一二千年之久。这对于至今仍众说纷纭的亚洲稻的起源中心、东传日本的时间和路线等农业考古上的国际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第一手材料,推翻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大多认为印度是亚洲稻的原产地,中国的稻种来自印度的结论。提出了长江下游是亚洲稻作农业的起源中心,或中国和印度都是亚洲稻的主要起源中心之一的论点。证明了长江下游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
由于原始农业生产水平仍很低下,使用鱼叉、鱼钩捕鱼和使用弓箭射猎,依然是河姆渡谋生的重要方式,在长期的狩猎过程中,现在常见的猪、狗、马、牛、羊、鸡也成为河姆渡人的家禽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