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江南水乡之地地势低洼,潮湿温热。河姆渡居民的住房与半坡氏族有所不同,他们住在干栏式房子里。这是一种木结构的地面建筑。这种木建筑房屋,一般都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板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好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养殖家禽家畜。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有效地改善了居住生活条件,显示了我国先民高超的智慧。至今,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有采用用这种古老建筑形式的现象。
    这是一种像鸟巢一样的干栏式建筑,在木桩上架设龙骨以承托楼板,上面再立柱、架梁、盖顶,就成了干栏式房屋。它最大的特点是防水防潮,以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在建造房屋的过程中使用了非常先进的榫卯(sǔn mǎo)结构,以及具有很高工艺水准的地板拼合企口技术。榫卯结构与楔口技术是中国木构建筑最基本的要素,一直沿用到今天,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些建筑技巧是河姆渡人在没有金属的石器时代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