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龙山镇东,济青公路北侧,有一长方形高地,宛若城垣,名曰“城子崖”。
1928年,我国第一代考古学者吴金先生,在城子崖发现了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于1930年、1931年进行了首次发掘,并定名为“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成为龙山文化的命名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现城子崖遗址存在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城,其城圈重叠的事实说明,城子崖在古代一直是筑城立国的理想之地。
在博物馆的城子崖遗址西城墙、南城墙发掘保护现场,您可看到“三城叠压”的壮丽景观。最下层是原始社会晚期的龙山文化城;中层是夏代的岳石文化城;最上层是周代文化城址,曾为古谭的国都。《诗经》中的佳作“大东”篇即为谭国一位大夫所作,为济南市现存最早的诗篇。
在城子崖遗址东北约2公里处,是东平陵故城遗址。东平陵城,始自春秋,兴于两汉。汉代为济南郡,济南国治所。曹操在184年,曾任济南相,而济南历史上唯一的皇帝王莽,就出生在东平陵城。1977年,东平陵故城遗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城子崖遗址西约1公里处,位于龙山镇龙山村西北济青公路通过处,是西河遗址。该遗址为西河类型古文化命名遗址,距今约8500年左右,是迄今山东境内最早发现的有陶新石器文化。1992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北靠济青高速公路,南邻济王公路,西北距济南国际机场25公里,胶济铁路、济青公路横贯东西,随时都可迎候国内外各界游客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