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底沟二期文化,属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56年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的发掘而得名。主要分布在豫西地区,在河南郑洛地区、晋南和陕西关中也有发现。主要遗址有河南偃师高崖、郑州林山砦,山西平陆盘南村,陕西华阴横阵、华县泉护村等。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900—前2800年左右。庙底沟二期文化是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过渡阶段的遗存,属于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早期。
这里的房子是半地下圆形,底部铺一层白灰作为居住面,墙壁也很光滑,是经火烧过呈灰白色的硬面,看来它可能是属于尖锥顶形的房屋。
陶器的制作基本上是泥条盘筑,也有用手捏制的。颜色主要是红色,比较典型的陶器有卷缘曲腹盆、曲腹钵、敛口瓮、夹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陶灶等。彩陶纹饰主要有花瓣纹、豆夹纹、网纹、窄带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