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李岗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考古学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明起步文化。20世纪50年代后,在新郑县新村乡的裴李岗村一带,陆续出土一些石斧、石铲和石磨盘等。1977年至1982年春,考古工作者先后对新郑县的裴李岗、唐户和沙窝李遗址进行发掘,其中对裴李岗和沙窝李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发掘,发掘面积3550多平方米,清理墓葬146座、灰坑44个、陶窑1座,磨制石器212件、陶器299件。其他还有房基、窖穴、骨器和动植物残存等。考古学家将此种文化命名为裴李岗文化,其年代约在8000年前左右。
从裴李岗遗址出土的文物内涵分析,考古学家认为中国的农业革命最早在这里发生,裴李岗居民已进入锄耕农业阶段,处于以原始农业、手工业为主,以家庭饲养和渔猎业为辅的母系氏族社会。它与同时期的河北武安县的磁山文化和陕西华阴县的老官台文化相比,处于领先地位。继新郑县的裴李岗诸遗址发掘后,考古学者又在河南省境内发现100多处此类文化遗址。
2001年,新郑市的裴李岗遗址被公布为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河南省十大考古大发现之一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