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裴李岗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就经常发现一些形状奇特的石磨盘、石磨棒、石铲、石斧、陶壶等物,于是就把这些远古的遗物搬回家中充当捶布石、洗衣板或者是用来垫猪圈、垒院墙……
石磨盘最初的发现主要由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被滂沱大雨冲刷出来的,另一种是农民犁地时从地下翻出来的,再就是农民平整土地,取土时挖出来的。而谁也没有想过它究竟是何物,为什么地里会生出这些奇怪的东西来,更没有人想到过,这是一个消失的伟大文明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
不久前,《河南日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新郑裴李岗村在平整土地时,一次发现石磨盘十多套,这些石磨盘经琢磨而成,平面看是前宽后窄的椭圆形,略呈鞋底状,盘底附有柱状的足。那么这些精致的石磨盘是什么时期的遗物?属于哪一种考古文化?为什么集中出现在裴李岗村?这些问题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广泛注意和重视。考古工作者开始把目光投向这个不起眼的小村落,并开始孜孜不倦地探索和研究这些石磨盘、石磨棒身上蕴藏着的文化含量。
有专家说它是原始社会晚期的遗物,为碾谷物的生产工具,但是没有说明具体时代。石磨盘的形状像一块长石板,而两头呈圆弧形,像鞋底状。石磨盘是用整块的砂岩石磨制而成的,正面稍凹,可能是长期使用造成的。大多石磨盘的底部有四个圆柱状的磨盘腿,高3至6厘米。石磨盘一般长70厘米左右,最长者可达1米,宽度一般为20厘米至30厘米。与其配套使用的是石磨棒,它的长度一般约30厘米至40厘米,直径6厘米左右。真是难以想象,7000年之前,在如此遥远的时代,人类就能够用整块的石板琢磨出可供谷物脱壳的加工工具,而更加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这种凝聚着原始人类高度智慧的生产工具,为什么在它以后的文化层中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呢?这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