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因其历史遗迹在1933年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
他们的体质、容貌已经基本脱离了猿人的原始特征,脑量已达1300—1500毫升,更接近于现代人。男性身高约为1.74米,女性约为1.59米。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形成了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他们共同劳动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在山顶洞遗迹中,发现有3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人骨周围散布有赤铁矿的粉末及一些随葬品,说明这是死者的埋葬地。这是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尸体上及周围的赤铁矿粉象征血液,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原始的宗教信仰。
矿粉象征血液,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原始的宗教信仰。
处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他们的遗迹中石器工具很少,总共25件,而且都不具代表性,但骨器和装饰品制作得却十分精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骨针,针身保存完好,只是针孔稍有残缺。骨针出土时长度为82毫米,针身微弯,刮磨得很光滑,针孔是用小而细锐的尖状器物挖成的,它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骨针的出现意味着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抵御风寒,掩护身体。
审美观念,在这时也已经出现在山顶洞人的意识之中。他们的装饰品非常丰富,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了一些有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小石珠、小石坠等。正是在加工装饰品的过程中,他们掌握了钻孔技术,而且不仅会一面直钻,还能两面对钻。其中海蚶壳为海产品,它出现在山顶洞人的生活中,说明山顶洞人的活动范围得到了扩展。
这一时期的山顶洞人仍以渔猎和采集为生。在遗址里发现了鲩鱼、鲤科的化石,说明山顶洞人已能捕捞水生动物,把生产活动范围扩大到了水域。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他们还学会了人工取火。这些都标志着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界的能力已显著提高。
对磨光和钻孔技术的掌握,让山顶洞人美化了自己的生活。尽管这种技术仅用于制造装饰品,但却为以后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的出现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