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甲骨文如果说钻木取火标志着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岁月,那么文字的出现就意味着人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甲骨文,正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
  传说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的学科就叫做“甲骨学”。
  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这些文字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第一部著录甲骨文资料的专书是1903年刘鹗选拓石印的《铁云藏龟》。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甲骨文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