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厉王

周厉王(?—公元前828年),姬姓,名胡,周夷王的儿子,西周第十位君王。《史记》中称他为周厉王,西周青铜器铭文称他为剌王。国人暴动之后,他居住在今山西省汾河流域,因此传世典籍和青铜器铭文又称他为汾王。
  周厉王时,原来臣属于周的在今南阳东北一带的噩国,其国在今南阳东北一带,看到周的势力衰弱,就乘机叛周并企图侵占周的疆土。噩侯联络南淮夷和东夷部落,出兵进攻周的东部疆域和南部国土,声势浩大,气势凶猛,一直打到东都成周(今洛阳市东白马寺一带)附近,严重影响着京畿的安危。
  周厉王为了保卫京都和周的社稷,周厉王从宗周调来了西六师的部队,又从北部调来殷八师的大军,从西、北两个方向向河洛地区聚集,最终形成了夹击之势,一举歼灭噩国的军队,保卫了成周的安全。
  周厉王攻噩之战之后,居住在今安徽北部淮河流域的淮夷,又发兵向周进攻。周厉王命虢仲率兵反击,未能取胜。淮夷气势更为嚣张,又一次发动更加凶猛的进攻,深入到周的中心地带,并掠杀无辜平民,抢夺财物。厉王亲临成周指挥反击战,命令周将率精兵连续发动多次反攻,淮夷无法招架,只得败退,纷纷逃窜。周军乘胜追击,最后彻底击败了淮夷,斩俘140余人,夺回被淮夷掳去的周民400人。
  周厉王攻噩和平定淮夷的胜利,大振了周军军威,西周王朝的国威也有所振作。
  不过,厉王在位期间,重用奸佞荣夷公,不听贤臣周定公、召穆公等人劝阻,实行残暴的“专利”政策,奴役百姓,不让他们有丝毫的言论自由。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召穆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寻得卫国的巫者,派他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以至于行人来往,只能以交换眼色来交流。厉王得知后很高兴,对召穆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像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放任他们,让他们讲话……将他们的意见付诸实行,怎么能堵住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口,将能维持多久?”厉王不听。
  周朝国势日益衰落,朝政更加腐败。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公元前842年,国都里的人聚众起义,冲进王宫,试图杀掉厉王,史称“国人暴动”。厉王只好逃出镐京,越过黄河,逃到汾水流域的彘(今山西霍州市),周定公及召穆公代为执政(一说是共伯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周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厉王死,周公及召公立厉王之子静,是为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