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这是唐代诗人对边塞军人凄苦生活的描绘。烽火台是战争的产物,烽火也就成为战争的象征。在郁郁葱葱的陕西骊山之巅矗立着一座巍峨的烽火台,这是一座普通而又不平凡的烽火台,说它普通,是因为它由砖石砌成,和别处的烽火台并没有什么两样;说它不平凡,是因为传说当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不惜在此烽火戏诸侯,这座烽火台成为当年西周灭亡的历史见证。难到真的是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的亡国之灾吗,褒姒这个女人在这一事件中又该承担什么责任呢?
周幽王是中国西周末代君主,姬姓,名宫涅,是周宣王的儿子,宣王死后继位,在位11年,被犬戎追杀于骊山也就是今陕西省临潼县城东南,后被葬于骊山,西周灭亡。
我们首先看看幽王接手的是一份怎样的基业。周幽王的父亲周宣王在位四十四年,前期颇有作为,史称“宣王中兴”。但他的“作为”似乎都表现在战场上先后所取得的一些胜利。但在其在位的第三十一年,伐太原戎,三十六年,伐条戎、奔戎,都失败了。三十九年,在千亩之战中败于姜氏之戎,他从远方调遣的南国之师,也于此役全军覆没,西周丧失了最后一支精锐部队,到这时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
幽王继位的第二年,关中地区发生大地震,据历史资料记载,这次地震的强度极大,以至于高山凹陷成为深谷,而深谷却耸立成山陵。地震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农业受到毁灭性打击,人民处于严重的饥饿和慌乱之中。
面对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的民众,面对社会动荡不安,政局不稳,生产凋敝,国力衰竭的形势,姬宫涅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与国人争利,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为了炫耀武力,又冒失地讨伐西戎,结果大败而归,导致上下离心离德,国力消耗殆尽。周王朝离全面崩溃已经不远了。
在西周灭亡的前夕,好色如命的幽王宠爱一个叫褒姒的女人,上演了一幕幕让后人瞠目结舌的闹剧。褒姒是褒国为了讨好幽王而送来的美女,据说是艳如桃李,技压群芳,进宫后深受幽王的喜爱。幽王为了讨好这位美女,做了两件极其错误的决定,直接导致了西周的亡国。一件就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烽火戏诸侯,传说褒姒虽然艳冠群芳,却生性不喜欢笑,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昏庸的幽王竟然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佞臣虢石父为了讨好幽王,居然献上烽火戏诸侯这一计。原来,西周的镐京一直受到西北少数民族的侵扰,为了防备犬戎的入侵,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一旦都城受到攻击,烽火台白天生烟,晚上点火,招集附近诸侯兵马前来救驾。虢石父献计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意图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用千万人张皇失措的情景来博得褒姒一笑。这条直接威胁到国家存亡的“妙计”居然被昏庸的幽王欣然接受。幽王带着褒姒登上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诸侯一见警报,果然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成千上万披坚执锐,满怀报国之志的士兵,气喘吁吁的跑到了骊山脚下,却不见半个犬戎兵,只有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不由面面相觑。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好玩得很,禁不住嫣然一笑。姬宫涅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诸侯们知到事情原委之后,怀怨而去。如此游戏数回,诸侯兵再也不来,烽火台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幽王为讨好褒姒做出的第二个错误决定是违反了周公制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褒姒为幽王生了个儿子,取名为伯服,所谓爱屋及乌,幽王又演出了其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废长立幼的闹剧,废掉了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这一举动激起众多大臣和诸侯的不满。宜臼逃到外祖父申侯处,幽王索性讨伐申侯,意图杀死宜臼。心怀不满的申侯被逼得走投无路,于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等攻杀幽王。惊恐万端的幽王再次点燃骊山的烽火,被烽火戏耍的诸侯们,自然不会过来救援。绝望的幽王被犬戎兵马杀死在骊山脚下,西周于是灭亡。
周幽王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奄奄一息的帝国,他不仅不知如何革新图强,振兴国家,反而变本加厉地挥霍民力,滥用权威,终于导致身死国灭。不但使周王室被迫迁都,在诸侯的庇护下苟延残喘,而且把把自己永远钉在了昏君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