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启

夏启启,史称夏启,姒姓,生卒年不详,启是夏禹的儿子。禹死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他在位9年后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今山西省夏县西池下村里)。
  大禹品德高尚,治水有功,深得万民的拥护。舜去世后,大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这就是夏朝的开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个国君。禹去世前几年,想效仿尧舜,找一个贤能的人来接替自己。最初,人们推举在帝舜时就掌管刑法的皋陶,但是没等接任,皋陶就病死了。后来经过商议,又一致推举东夷族的伯益做他的继承人。
  相传,禹去世后,伯益推让,启被拥戴继位。另一种说法是,随着王位的巩固,夏禹越来越想让自己的儿子来继承王位,可是伯益功劳卓著,威望极高。夏禹想了个好办法,就是让启参与治理国事,只给伯夷一个继承人的称号。过了几年,由于启把国事处理得很好,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高了起来,而伯益作为继承人,却没有新的政绩。禹去世后,启开始行使王权,而多数部族的首领,也都表示效忠于启,伯益大怒,召集东夷部族率军向启进攻。而启早有防备,打败了伯益的军队,杀死伯益,继承王位,确立了传子制度。夏启继承王位后,有的部落对启不服,想推翻这个新政权取而代之。因此,启即位后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稳固自己的统治,使新建的奴隶制政权得以长久维系下去。启为了避开伯益的东夷集团的势力,放弃今河南嵩山附近的阳城禹都,西迁到大夏(今汾浍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启曾在钧台举行盛大享宴,史称“钧台之享”。钧台在今河南禹县,这里是夏统治区的东部。启召开这次大会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取得附近各部落对夏王朝的拥护。启对其他地区也进行了武力征服。据文献记载,启曾“征西河”。这可能与巩固他的统治有关。然而最大的一次战争是对有扈氏的战争。有扈氏部落(在今陕西省户县)对世袭的家天下制度不满,希望恢复氏族民主制度,不服从启的领导。启发兵攻伐,被有扈打败。为了赢得民心,启便严于律己,过着粗茶淡饭的俭朴生活,还尊老爱幼,任用贤能。然后在人民的支持下,他再次出兵,在甘地与有扈氏决战。作战之前,启曾举行誓师典礼,发布了名为《甘誓》的誓师词。启在《甘誓》中,指责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这次战争的结局,有扈氏被打败了,夏王朝取得了胜利,有扈氏也从此被灭亡了。
  虽然夏启初步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但夏启迅速沉湎于淫逸享乐之中。统治集团的腐化导致了内部的争权夺利和分裂内讧,夏启的儿子武观在西河武装叛乱,夏启命大将彭伯寿前往平叛,武观战败投降,夏启命其率部东迁至海滨。
  这场内乱,使夏王朝国力大为削弱。夏启忧郁而死,其子太康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