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丁

武丁,成汤的第10代子孙,商朝第22个国王,在位59年。继位前,父亲小乙让他到距离殷都百余里的西部林虑山(今河南林州石板岩)一带,和平民一起生活,增长才干,武丁在此学会了一套生产劳动的本领。商王武丁即位后,命甘盘和傅说为相。其中傅说拜相的故事颇有传奇色彩。《华夏上古志》中,有一个很令人寻味的故事。武丁
  商王小乙的儿子武丁继位后,决心整顿朝政。一天,他设下丰盛的酒宴,召来群臣谈论治国之策。正当大家各抒政见时,武丁突然身子一歪,瘫倒在地,从此痴痴呆呆地每天被人搀扶着接受大臣们的朝拜,听大臣们的述职,受大臣们的“糊弄”。三年过去了,武丁突然睁开双眼说话了,他命人找到五年前自己做杂役时遇见的胸怀雄韬大略的奴隶傅说为左相,任命三年来悟尽职守,曾在自己长时间“昏痴”中证咒自己早日归天、以图社稷复兴的大臣祖已为内史尹。同时,将那些三年来趁他“疯痴”而不务政事、为非作歹的大臣削职为民,赶出王宫。傅说、祖已为武丁出谋划策,尽心国事,其他大臣见武丁赏罚分明,处事果断,也都恪尽职守,不久国家百废俱兴,人民安居乐业。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这件事在《墨子》、《国语》、《吕氏春秋》、《帝王世纪》、《尚书》等书中均有记载,内容也大同小异。
  武丁修政行德,励精图治,后在傅说辅佐和其妻妇好领兵征伐下,先后征服了土羌、夷以及荆楚、虎方等国,其中羌方,一直是征伐的对象,最多时曾一次出兵一万三千人。这些战争,使殷商王国的民众获得了比较安定的生活空间,也使殷商与外邦的关系恢复到正常发展的状态,使商王朝出现了稳定的政治局面,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强盛起来,史称“殷道复兴”。
  武丁在位的五十九年,是商王朝的鼎盛时代。但这位英主晚年并不好过。
  武丁先后立了三位王后,第一个是妇好。妇好是贤妻,又是勇将,深得武丁喜爱。后来妇好死了,武丁另立新王后。但武丁仍然思念妇好,对新王后百般冷落。而这个王后最后亦在忧抑中病故。
  武丁又另立第三个王后。这个王后为武丁诞下祖甲,并一心要让祖甲继承武丁的王位。于是不断在武丁面前中伤最有机会继承王位的人──妇好的儿子孝己。武丁年老多病,逐渐受到蒙骗,不但日渐疏远孝己,甚至禁止孝己拜祭自己的生母。孝己最后在忧愤之中了结自己的生命。
  孝己已死,祖甲的地位本能巩固,但他不想在众目睽睽之下靠母亲的帮助登上王位,于是在宣布他是继承人的当天夜里潜逃出宫。武丁获悉后大受打击,终于一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