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

中国的青铜时代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具有硬度大、铸造性能好及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青铜时代是用青铜制造工具、武器及用具的时代,是人类物质文化史上继石器时代之后的第2个时代。青铜出现后,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了划时代的作用。青铜时代处于铜石并用时代之后,早期铁器时代之前,在世界范围内的编年范围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初年。世界各地进入这一时代的年代有早有晚。伊朗南部、土耳其和美索不达米亚一带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已使用青铜器,欧洲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印度和埃及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也有了青铜器。埃及、北非以外的非洲使用青铜较晚,大约不晚于公元前1000年—公元初年。美洲直到将近公元11世纪,才出现冶铜中心。
  在青铜器时代,世界上青铜铸造业形成几个重要的地区,这些地区成了人类古代文明形成的中心。在古代文化发达的一些地区,青铜时代与奴隶制社会形态相适应,如爱琴海地区、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此时都是奴隶制国家繁荣的时期。但是也有一些地区,没有经过青铜时代便直接过渡到铁器时代。进入文明的地区在青铜时代已经产生了文字。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伴随着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及衰亡。有学者把中国青铜时代从商周至战国划分为鼎盛期、颓败期、中兴期、衰落期4个阶段。也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划分为殷商前期、殷商后期、西周期、东周前期、东周后期5个阶段。中国各地的青铜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可以分作不同的地区类型。
  中国步入青铜时代,大体经历了早、中、晚期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早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为代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间。加上山西夏县东下冯、山东岳石文化、辽宁长城东边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黄河上游的四坝文化等,都相继出现了品类繁杂的青铜制品,在一些墓葬中还发现了人殉和人牲。上述遗址的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正好在历史记载的夏王朝纪年范围内,这些遗址应是夏王朝时期的奴隶制文化类型,标志着中国奴隶制国家已经形成。中期: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此时期的前一段,是商代早期,约当公元前16—13世纪,以河南郑州二里冈文化为代表。此时期奴隶制国家进一步发展,青铜器数量大增,常伴有成套礼器,贝币大量出现,人殉、人牲更为普遍。后一阶段,是商代晚期至西周前期,约当公元前13—前10世纪(穆王以前)。此时中国青铜时代达于鼎盛时期,也是奴隶制发展的典型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相当成熟,出土大量的精美青铜礼器、武器与生产。这时的青铜文化以安阳殷墟为代表,这里是商王朝的政治中心,也是青铜铸造业的中心。从殷墟墓葬的发掘情况中可以看出,当时人殉与人牲成为一种制度极为盛行,凡此种种反映出奴隶制社会的繁荣。西周的周原遗址和丰镐遗址中,发掘出周王朝的宫殿、宗庙和墓葬,发现了大量的青铜礼器,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制已经成熟。晚期:从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阶段。此时期列国都城形成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金属货币大量流通,青铜铸造工艺取得突出发展,出现了分铸法、失蜡法等先进工艺技术。湖北铜绿山发现的古铜矿,证明当时在铜的采矿、配矿、冶炉砌筑及冶炼方面均达较高水平。春秋以来,青铜铸造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原来作为宗庙祭祀用的青铜礼器,逐渐失去了威严、神秘的色彩。生活用具大量增加,出现了供赏玩的“弄品”。印纹法的发明,可用同一图案的印模,连续印在泥模上翻成范,提高了工效,青铜器商品化了。青铜器上的花纹也由商周时代狰狞可怕的怪兽逐渐向写实发展。为了节省铜料,器体也由厚重敦实,转向轻薄精巧。这在当时,反映了奴隶制逐渐向封建制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