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遗址

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由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文明古国之一。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中国古代利用甲骨占卜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商时期则是占卜最盛行的时期,商王和贵族几乎每事必卜。据甲骨文记载,殷代已有专门掌管占卜和纪录的贞人,见于卜辞的贞人约有上百人。占卜涉及内容包括祭祀、天象、年成、征伐、王事等,甚至于商王游猎、疾病、做梦、生子等都要占卜。商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利用占卜这种迷信的手段来决定国家大事,也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为研究中国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目前殷墟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从已识别的约1500个甲骨文单字来看,甲骨文已具备了现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甲骨文也因此成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
  著名的妇好墓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考古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墓室有殉人16人,并出土了1928件精美的随葬品,其中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并出土海贝6800枚。随葬品不仅数量巨大,种类丰富,而且造型新颖,工艺精湛,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制造水平。根据该墓的地层关系及大部分青铜器上的“妇好”铭文,考古学者认定墓主人为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员墓葬。
  殷墟以风格独特、规模巨大、规划严饬的宫殿建筑和商王陵墓体现出都城的恢弘气派而卓绝一时;以制作精美、纹饰细腻、工艺精湛的青铜器而闻名中外;以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制车、制骨、陶器、原始瓷器烧造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而享誉世界;以造字方法成熟、表现内容丰富、传承有序的甲骨文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殷墟丰富的文化遗存从各个方面反映出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是华夏先民对人类文化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殷墟作为中国重要的考古遗址是最早的都城遗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殷商时期的文字已相当成熟,所确立的古代都城制度、礼制、丧葬制度等也都直接影响后世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