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庙的大门叫“棂星门”,为灰瓦覆盖下的四层斗拱的牌楼式木坊,大门以内,为第一进院落,正中有南北甬道直达二门。院内东、西两侧墙中,各建有向外的石坊一座,东坊额刻“经天纬地”,赞扬周公能以天地为法度,经管天下,拨乱反正。西坊额刻“制礼作乐”,赞扬周公制定了治理国家的礼乐典章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以德礼制国奠定了基础。“承德门”是周公庙的第二道大门,门内为第二进院落。甬道东侧建有碑亭,内立清康熙二十六年玄烨祭周公庙的巨碑一幢,该碑雕镂技法严谨精细,盘龙回旋飞舞,龟趺昂首怒目,神态生动。 御碑亭之后的“达孝门”是周公庙的第三道大门。入达孝门,为第三进院落,也是周公庙的中心院落,正中大殿,名“元圣殿”,是周公庙的主体建筑。殿为单檐歇山顶,高11.4米,广5间,深3间,六梁二十四柱,斗拱层叠,顶覆绿瓦,里外门窗透雕,由红漆贴金彩绘。
殿内正中枋檀上,高悬“明德勤施”雕龙金字巨匾。左、右两旁抱柱悬挂巨幅木雕金字对联,均为清乾隆皇帝御书。殿内明间正中的石雕须弥座上,置雕龙贴金神龛一座,龛内端坐着红颜白须的周公塑像,双目炯炯,神态安详。东旁梢间,有鲁公伯禽塑像端坐在须弥座上,面向西,无神龛,面白乌须,冠冕章服,姿态恭谨。
元圣殿前,建有宽阔的露台,是当年祭祀周公举行乐舞的地方。露台左、右,建东、西庑各3间,祀鲁国33位国君。
元圣殿后,原建有“定鼎堂”等建筑,现仅有殿基。元圣殿东、西各有跨院,东院建有“问礼堂”,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建造的,寓示“子入太庙,每事问”故事。此堂已于清末倒塌,现殿基上仅存乾隆皇帝亲书《谒元圣词》石碑一幢。
岐山县周公庙,距今已1380多年。庙区现存古建筑30余座,占地约7公顷,整体建筑对称布局,殿宇雄伟,亭阁玲珑。庙内现存碑与石刻众多,并有汉、唐、宋、元、明时期的古木多株。周公庙因山借势,建筑错落有致,远近山峦起伏,共占地918亩,规模宏大,是陕西融人文自然为一体的避暑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