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暴动

画像砖中描述的国人暴动

“国人”指西周时居住在都邑和城郊的人,其中大多数是平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国人暴动”,是公元前841年在西周都城镐京的“国人”发动的反抗周厉王的平民暴动。在西周中晚期,随着私田的不断开发,西周的井田制遭到破坏。井田被一些有权势的人辟为私田,“国人”所耕种的井田数量减少,但是他们的井田税还是要照交。“国人”只好依靠在城郊的山林湖泽捕鱼、打猎维持生计。周厉王继位后,为了改变朝廷的经济状况,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即把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进入谋生。这一政策不但断绝了平民的生计,也使从开辟私田中尝到甜头的贵族们不满,周厉王的所作所为招致了平民的不满,也失去了王室贵族的支持。
  周都镐京的“国人”因不满周厉王的政策,怨声载道,纷纷抨击周厉王的暴政。周厉王便命令卫国巫师来监视人民,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在周厉王的高压政策下,国人不敢在公开场合议论朝政。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打招呼,只用眼色示意一下,史书称之为“道路以目”。周厉王得知后十分满意,对召穆公说:“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我有能力制止人们的非议,他们再也不敢议论了!)召穆公劝谏周厉王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此!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这样堵住人们的嘴,就像堵住了一条河。河一旦决口,要造成灭顶之灾;人们的嘴被堵住了,带来的危害远甚于河水!治水要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民要让天下人畅所欲言)周厉王对此却置若罔闻。
  周厉王的高压政策,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841年,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一带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周厉王逃离镐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即今山西省霍州市,并于公元前828年病死于该地。
  国人攻进王宫,没有找到周厉王,便转而寻找太子静。召公将静藏了起来,国人将召公的家围住,要召公交出太子。召公便让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静,交给起义者杀死。在大臣周公、召公的劝解下,国人暴动才逐渐平息。
  此时宗周无主,周公和召公根据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我国现存史料中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这次暴动,沉重打击了周王朝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它的统治基础,加速了它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