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道家-三清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他们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其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代表性作品有《道德经》、《庄子》。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道家哲学以天道运行的原理为切入点,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道家哲学即是解释此原理的内涵,从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这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在道家看来,社会只是一种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束缚。基本上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是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二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以“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 道家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虚心实腹”、“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法于阴阳,以朴应冗,以简应繁”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