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

墨子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代表作品是《墨子》。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
  墨家在战国初期即有很大影响,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家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在自然观方面,墨家主张“非命”、“天志”、“明鬼”,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在认识论方面,墨家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还提出三表(取法往圣先贤的行为事迹、注重现实的经验、实施成效)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
  墨翟死后,墨家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两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称作“墨家后学”(也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时期的游侠。
  后期墨家在继承墨翟学说时,对其又做了不少发展。在自然观方面,对物质、移动和时空关系作了唯物主义解释,摒弃了墨子的天鬼观念,并把唯物主义哲学和科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认识论上,发扬了墨子重视实践的特点,承认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克服了狭隘的经验论的错误。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义,利也”的著名论断,突出了利,把它作为标准和基础解释各种社会问题和道德范畴。后期墨家还在逻辑论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那时形成了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对概念,判断和推理都做出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墨家学派不仅是学术上独树一帜的派别,还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政治团体。墨家学派的成员称为墨者,墨者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他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墨家的首领称为“巨子”,墨者的各种活动都要听命于他,不得违反。墨翟是第一代巨子,据史籍记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到了西汉,由于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社会大众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和高尚思想,墨家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