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是屈原在流放中所写的作品,全诗373行,共2490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篇抒情诗。《离骚》之名,司马迁解释说:“犹离忧也。”在《离骚》中,屈原集中表现了自己忧国忧民、不肯与世浮沉的高尚品质以及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全诗共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描述诗人的身世、黑暗势力对他的迫害以及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如:“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我不是怕自己的身子遭殃,而是担心君主的乘舆要被毁坏。)”“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长叹一声不禁流下眼泪,哀怜人民的生活如此多灾多难!)”。第二段描写他上天下地、入水登山,探寻自己理想的情况。最后一段表达自己在天门不开、陈志无路的绝境下,准备以死殉国的决心。通篇文采绚丽,想象丰富,结构宏伟,感情深沉,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杰作。
《离骚》作为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关于它的内容层次,历来也有各种各样的分法。大致说来全诗分九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诗人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自已如何积极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
第二部分描写诗人在实现自已政治理想的过程中所遭遇到的挫折。
第三部分讲在诗人的政治生涯中遭遇挫折之后,不退缩不气馁,兴办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但在“众皆竞进以贪婪”的环境中,群芳芜秽了——这是诗人遭遇到第二次挫折,但诗人自已依旧积极自修,依照彭咸的遗教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