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器

铁器-铁犁在商代,铁的使用已经开始了。1972年底,在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件铁刃铜鉞,这件兵器在铜质的钺身前部嵌铸以铁质的钺刃,刃部经科学鉴定,证明为经过锻打的铁。这铁不是人工冶炼的,而是来自陨铁(陨星炸裂坠于地面的陨石中,有含铁质较多或是纯铁的叫陨铁),因当时尚不知人工炼铁,所以陨铁的使用在社会生产上没有实际意义。
  西周末年至春秋初年,秦襄公(公元前777年-公元前766年在位)时代的诗《诗•秦风•驷驖》有“驷驖孔阜”一句,说驾车的四匹马,色黑如铁,特别肥硕。以铁形容马的颜色,说明铁已经使用并为人们所熟悉。那时候的铁是熟铁,通常叫“块炼铁”,是矿石在800—1000℃的条件下,由木炭还原得到的,出炉时是含有大量杂质的固体块。这种铁有几个缺点:一是炼完一炉后,不能从炉里流出,取出铁块时,炉膛要受到破坏,不能连续生产,生产效率低,产量小。二是需要反复锻打,才能制造一些形状简单的器物。三是含碳量很低,质地很软。由于上述缺点,这种铁不可能普遍应用。从目前出土的铁器看,至迟在春秋后期,我国已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生铁是在温度1150—1300℃的条件下冶炼出来的,出炉时呈液态,可以连续生产,可以浇铸成型,含碳量高,质地比较硬。这就使冶炼和成型效率以及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大为提高。所以由块炼铁到生铁,是炼铁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欧洲直到公元14世纪才炼出了生铁,比我国晚了1900年。江苏六合程桥出土的春秋晚期的一件铁块,经科学分析,是白口生铁,这是到现在为止我国出土的最早的生铁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生铁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