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

等国内安定下来以后,楚庄王打败晋国称霸中原的雄心再次燃起。面对强大的对手,他并不是直接挑衅对方,而是从晋国的盟国入手,试图使对方陷于两难境地。从公元前606年到公元前598年,楚国先后七次进攻郑国,使得郑国困苦不堪,而此时的晋国的权臣赵盾极力扩充个人势力,晋灵公无能,君弱臣强,只好任由楚国东征西讨,蹂躏自己的附属小国。由于晋国没有尽到自己霸主的职责,郑、陈等小国终于不堪忍受,被迫屈从楚国。郑国因此又受到晋国的责难,于是不得不再次偷偷地向晋国表示服从,这样又引起楚国的干涉。楚军再次进攻郑国,把郑国都城团团围住,日夜攻打,连续围攻了十七天,郑国望穿秋水,盼望晋国的援兵,却始终没能盼来。郑人眼看即将国破家亡,号啕大哭,城上城下,哭声一片,哀声遍野,连楚军营中也可以听到。楚庄王知道后,下令楚军后退三十里,希望郑国投降,孰料不甘屈服的郑人立刻动手修理城墙,加强防御,不肯投降。楚庄王再次包围郑国,围城三个月,最终攻入郑国城内。郑襄公肉袒负荆,牵着羊向楚庄王请罪。这时,楚庄王钦佩郑国军民顽强的意志,而且消灭郑国也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于是表现出了一代霸主的应有的气概:与郑国结盟,准备退兵。
  而此时,晋国的援兵才姗姗来迟。晋军主帅荀林父看到楚郑已经形成同盟,楚军初胜,人心激奋,士气高昂,渴望再战,于是主张和谈后回师。而中军副将先豰却坚决反对,擅自带着军队渡过黄河,向楚军挑战。面对晋军的攻势,楚军上下团结一心,决定打好这一仗,以报当年晋楚城濮之战之仇。晋军主将之间意见不一,作战的决心和准备不足,所以面对铺天盖地,气势凶猛的楚军,一触即溃,尸横遍野。残余晋军向黄河败逃,楚军穷追猛打,晋军慌不择路,为了争夺船只过河,自相残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楚邲之战,这一仗,奠定了楚庄王称霸中原的基础。
   邲之战结束后,楚国乘势消灭宋的附庸萧国,随后又连年出兵攻宋,晋国始终不敢出兵救援宋国,终于迫使宋国归附楚国。至此,楚国已基本控制中原,终于夺得中原霸权。楚庄王实现了他早年所说的“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人生理想。
  楚庄王在楚国霸业走向鼎盛时病逝,归葬纪南城郊。其儿子审继位,称楚共王。此后,楚国虽然不失为强国,但一直没有在诸国中再度称霸。楚庄王的霸业也就随他的去世而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