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中国“三大国粹”之一,也是世界医学中的一朵奇葩。目前,世界医学界的许多疑难杂症,在中医学中都能找到解决的途径与方法。中医学缘何如此神奇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从传说中的黄帝著《内经》,神农尝百草开始,一代代医学工作者不停地探索积累,最终汇成庞大神奇的中华医学体系。在先秦时期,我国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医者,他们所做的努力不仅造福了古人,同时恩泽今世。在先秦众多的医学家中,司马迁就特意为一个医者立传。他就是中医学的开山鼻祖——扁鹊!
扁鹊,本姓秦,名越人,约生于公元前5世纪,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河北任邱人,还有一说为山东长清人。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因为扁鹊在古人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自古就有“灵鹊兆喜”的说法。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
青年时的秦越人曾替贵族管理客馆,结识了名医长桑君,得其真传,开始行医生涯。他天资聪颖,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逐步掌握了多种治疗方法,后来医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随之巡诊列国。
扁鹊周游列国,留下了不少的传奇。扁鹊到晋国,正碰到了晋国卿相赵简子突然昏倒,已五天不省人事了,大小官员束手无策,急忙召扁鹊诊治。扁鹊按了脉,从房里出来,冷静地分析说:这不过是疲劳过度,当年秦穆公也得过这种病,超不过三天自然醒来。果然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苏醒来了。准确地用切脉诊病是扁鹊的首创,以至于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高度赞扬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有一次,他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看见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便上前闻讯其故,才得知道虢太子“死”了半日。扁鹊找到管事的官员中庶子,详细地了解了太子“死亡”的情况后,断定太子是假死,于是毛遂自荐给太子治病。中庶子甚为不解,太子已经死了,怎么能救活呢?扁鹊指出,此刻太子耳朵会鸣响,鼻息微弱,从其大腿摸到阴部也该是温热的。中庶子入宫一看,大惊失色,因为太子的症状与扁鹊的判断一模一样,便立刻请扁鹊前来诊治。扁鹊一针扎下去,太子就苏醒过来。做了药熨疗法后,太子就能坐起来。服了二十天的汤药后,太子便康复了。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而他却说,并非把死去的人救活,而是病人根本就没有真正死去,自己只不过用了适当的治疗方法。
在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中,扁鹊仅仅依靠“察言观色”,就准确地预见了蔡桓公疾病的发展过程,其观察能力之强,分析诊断之准,就连司马迁也不禁啧啧称赞,将这一事迹浓墨重彩地记录下来。
如果扁鹊仅仅是为贵族服务,他可能只能作个默默无闻的御用医生。他之所以受到后人的称赞,就在于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广大劳动人民,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扁鹊可能不是先秦时期最早的,但应该是最有影响的“江湖郎中”。扁鹊游医民间,足迹遍布今山东、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等省的广大地域。更为可贵的是,他能够入乡随俗,主动适应地方风俗,让大家易于接收自己的治疗。他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当地的习俗尊重妇人,他就做“带下医”,即妇产科。到东周的洛阳,当地习俗尊重老人,他即为“耳目痹医”,即五官科。来到咸阳,听说秦人喜爱小儿,即为小儿医。他从事过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小儿科等多学科的医疗工作,精通汤液、针灸、砭石、熨帖、按摩、手术等各种治疗手法,为无数人解脱了疾病的困扰,体现了我国古代医学家高贵的品质。最后,他来到秦国,以砭石弹刺,治好了秦国武士的面部痈肿,于是在秦国声名鹊起,秦国太医令李醯“自知技不如”,竟然派人刺杀秦越人于秦国,一代名医,就此陨落。
扁鹊为后世所景仰,不仅在于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还在于他是一位有思想的医学家。他善于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为“总结经验的第一人”,使望、闻、问、切成为我国中医学诊病的“四诊”原则。他没有挟技自珍,而是广收门徒,传播医学,最后形成一个学派——扁鹊学派。在巫术盛行的古代,他明确地提出反对巫术,更是难能可贵。这一切,都是他超越普通名医而为后人所怀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