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

用木片做一只飞鸟,据说可以在天上连飞三天三夜;用三尺长的一块木片,毫不费劲地移动三吨重的物体;离家千里之外,可以制造一只大鸟,瞬间将自己送回妻子身边,倾诉相思之苦,然后又迅速离去;但他制造灵巧的木人驾驭木车马,却将自己的母亲驮运得无影无踪;父亲乘坐他制造的大鸟,降落到异乡,被人视为怪物而打死。所有的这些传奇式的悲喜剧都和一个人有关,那就是鲁班。
  鲁班传说是否可信,他究竟有什么惊人的成就,被后世的手工艺人尊为祖师,视若神灵。
  鲁班,姓公输,名般,有的史籍上记为公输盘、公输班。因为他是鲁国人,古时“班”“般”通用,所以后世常称他为鲁班。相传他在机械、木工工具、土木建筑等方面有多项创造发明,演绎出许多神奇的传说,所以两千多年以来,他一直被土木工匠们视为“祖师”,受到后人的崇敬。
  鲁班生于公元前507年,卒年不详,但根据历史资料记载,至少在公元前444年,他还在民间为民造福,由此可以看出,鲁班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那么,在手工业主要由官府控制和掌握的时代,这位从事各种机械装置、土木建筑的“自由职业者”是否真的一直活跃在民间呢?
  从各种史料记载,鲁班确实存在,而他所生活的时期,正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个大动荡、大发展的阶段,生产力迅速提高,传统的奴隶制度逐渐走向解体。风起云涌的奴隶与平民的反抗斗争,给奴隶主贵族以沉重打击,官府手工业独霸天下的局面终于被打破,不少世代为奴的手工业奴隶因此获得了解放,有了游走各地、到处做工的自由和施展才华的机会。鲁班有可能就是这个时期获得自由的奴隶工匠。
  在民间的传说中,鲁班是一位心地善良,热爱和平,一心为民的能工巧匠。不过,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鲁班也曾制作过用于战争的兵器。他曾为楚国制造了一种水上作战的兵器——钩强,当敌人的船队进攻时,可以轻而易举的将敌船击碎,当敌人逃跑时,又能将他们钩住。凭借这种犀利的武器,楚国在水战中击败了越国。为了攻打宋国,他制造了“木鸢”即风筝,用于军事侦察,又制造攻城的“云梯”,准备一举灭宋。好在墨子及时赶到,与他斗法,一番较量,鲁班技穷服输,宋国才免去了一场灭顶之灾。这次斗法失败后,鲁班受到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启示,不再制造兵器,专心于建造一般房屋、桥梁,还发明和改造了不少轻巧实用的器械。
  鲁班到底发明和改造了哪些器械,不仅使工匠对他奉为神明,而且在普通人的心目中也享有崇高的威望呢?
  根据古籍记载,鲁班发明了锯、曲尺、墨斗、钻子、凿子、铲子、石磨、锁、机动木马车、木鸟等众多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物品。有关这些器具的发明和改进,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传说锯是鲁班无意中发明的:在一项宫殿建造中,工匠们日以继夜,木料却供应不上,工程进展缓慢,焦虑的鲁班上山察看,无意中被一种野草划破了手。他从草蔓上的细齿,受到启发,就请金属工匠帮助造出了铁锯条,并安装上锯架,早期的锯便诞生了。史书记载,石磨也是鲁班发明的:在石磨出现以前,人们用“杵臼”碾米,但它全仗手力,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传说鲁班细心观察,仔细琢磨,终于发明石磨。从此,将谷物磨成粉就成为一项比较容易的简单操作。
  这么多轻巧灵便的工具,是否真的是鲁班发明的呢?史料表明,鲁班有发明创造,但更多的是一个生产工具的改进者。凿子、铲子、钻、锯等,传说中都是鲁班发明的。在考古发掘中,人们在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过石锯、石铲,因此说,鲁班很可能是将它们做了进一步的改进,使得更加符合人们的生产劳动。另外,在石器时代,石辗棒、不太规则的石制研磨盘等都已经出现了。在这样的基础上,鲁班可能也做了一些改造,使得更加精良好用。即使是鲁班发明的器械,也不能排除他人的贡献。从历史记载到民间传说,鲁班发明刨子,从无异议。但最初创造出刨子时,加工木料还需要妻子顶着,后来妻子建议加个橛子,把木头顶住,既安全,又好用。这个橛子至今习惯称为“班妻”。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许多发明都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中集体智慧的结晶,鲁班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发现发明,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人民尊敬他,感谢他,尊他为建筑行业的祖师,并在他身上附会很多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越传越广,也就越来越神奇。同时,也反映了人们渴望征服自然,建设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