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一位让司马迁甘愿执鞭效劳的人;一位让谋杀国君的逆臣都有所忌惮的人;一位在死后十七年仍让国君念念不忘的人。那么,他到底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难道仅仅就像传说中的“晏子使楚”一样,巧言令色,混淆概念,靠着一张利嘴来博得满堂喝彩吗?
晏婴,子仲,谥平,因此习惯上多称为平仲,东莱夷维,即今山东高密人。公元前556年,晏婴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
晏婴的可贵品质首先表现在他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显示了对国家的无比忠诚。晏婴继父任为卿时,已是齐灵公末年,灵公懦弱无能,还穷兵黩武,屡犯鲁境,弄得国弱兵疲,百姓苦不堪言。晏婴屡进忠言,却很少被齐灵公采纳。齐灵公死后,齐庄公继位。这位国君只知崇尚勇力,而不顾道义,以致齐国世风日下,朝野怨声载道。身为相国的晏婴心急如焚,屡次劝说齐庄公要实行礼义,使国家臻于至治。崇拜武力的齐庄公不仅不听,反而变本加厉,不仅和大贵族崔杼的夫人棠姜私通,还意图攻打晋国,争夺霸权。晏婴为了表示反对,将家中财物分散给周围百姓,携带妻儿老小隐居乡里,同时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变化。齐庄公的暴政,激发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崔杼设置圈套,谋杀了庄公。晏婴听说齐庄公被杀,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到崔家吊唁庄公,枕尸而哭。崔杼的谋臣意图杀害晏子,崔杼却怕失去民心,不敢下手。叛逆不害怕君王却畏惧大臣,可见晏婴的影响力之大。
齐景公继位后,晏婴受到信任,长期执政。他力图做好官吏的表率,从节俭上下功夫。齐景公认为晏婴住处靠近市场,房子不仅狭小潮湿,而且过于喧闹,打算为晏婴更换住宅。晏婴婉言谢绝,指出靠近市场,能够及时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居住深宫的景公来了兴趣,笑问市场物价的贵贱。晏婴借题发挥,指出市场履贵踊贱,暗示刑法过于严酷,使许多人失去腿脚。景公明白了晏婴的意思,减轻了刑法。晏子出使在外,景公命人替晏婴更换了住宅。晏婴回来后,首先拜谢景公,然后将住宅恢复原样,将先前的邻居一一请回。景公看见晏婴总是乘坐破旧的车子,驾车的马又老又瘦,让人送给晏婴高车骏马。一连三次,都被晏婴拒绝。景公不高兴了,当面责备晏婴对自己过于苛刻。晏婴回答,作为齐相,一言一行都受到下属的关注,如果身居高位者奢侈浪费,讲究排场,上行下效,就会无法约束下级,以致弄得全国奢侈成风。晏婴借助车马和住宅,又告诫了景公,居高位者生活上的小事,也关系到政治和社会风气。
身为齐相,晏婴明白人才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一次,景公出去打猎,上山遇见老虎,下山又看见巨蛇,认为不吉祥。晏婴趁此机会,指出国家最不吉祥有三个方面:有贤才却不知道;知道却不能任用;任用又不相信,景公深有感触。有一次,景公问晏婴如何才能改变齐国的政治面貌。晏婴回答,国家必须有了官吏,然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景公困惑不解。晏婴进一步指出,齐国并不缺乏官吏,而是缺少能够监督国君和上级的官吏,缺乏真心为国为民的官吏,只有各个方面都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官员,国家的治理才能真正改善。晏婴不但对选拔官吏的重要性有所认识,而且还能够不拘一格选拔任免官员。有一个名叫高纠的人在他身边做官,一连三年没有过失,晏婴却把他辞退了。别人迷惑不解,晏婴解释:跟随长官三年,却从来没有指出过上司的过失,像这样唯唯诺诺的人,只能辞退。晏子的马夫觉得自己替齐相驾车,得意洋洋,极端自满。妻子告诫丈夫:晏子作为相国,名显诸侯,却还是谦恭有礼;你身为车夫,却自鸣得意,实在太没有志向。车夫深以为然,以后严格自律,谦虚自责。晏婴感到奇怪,问明情况,认为能自律的人,一定能严格要求他人,就委任他为大夫。
晏婴能够名动诸侯,与他出使各国,不卑不亢,应对自如,给各国君臣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有着直接关系。在对外斗争中,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既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又能给对方留有余地,从而达到出使目的。他先后出使晋、楚、鲁、吴、卫等国,每次都能不辱使命,不损国威地完成任务。“晏子使楚”的故事至今传为外交史上的佳话,司马迁推崇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
公元前500年,晏婴逝世,景公知道后,急忙奔丧,伏尸痛哭。十七年后,景公还念念不忘地说,自从晏婴逝世,再也没人指出我的过失了!
晏婴严格自律,一心为国为民,赢得对手和朋友的敬重,不愧为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