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即田文,战国时齐贵族,是薛国(今官桥、张汪镇一带)国君田婴之子,田婴是齐威王的少子、齐宣王的庶弟。孟尝君可说是“生不逢时”。因“五月五日生不利其父母”,曾被遗弃,母亲暗中喂养,他才免遭不幸。长大成人后,田婴见他聪明过人,能言善辩且胸怀大志,才转忧为喜立他为太子。田婴死后他继承封爵,称薛公,号孟尝君,以养士而闻名天下,“战国四君”之一。他轻财下士,广招八方志士仁人。孟尝君广招天下贤士,不问是官吏还是逃犯,是名人还是庸人,他都热情接待。平时与门客闲谈,他都让随从躲在屏风后面记录,记下门客的家庭住址及生活情况。门客知道后深为感激,发誓报效知遇之恩。各地人士慕名而来,门下食客竟达3000余众。其中以苏代、冯谖以及“鸡鸣”、“狗盗”之徒影响最大。
公元前298年,秦昭王闻知孟尝君贤能,聘为国相,后听信谗言,将孟尝君囚禁。孟尝君靠门客有“狗盗”“鸡鸣”之技方才逃出。后孟尝君又被齐湣王聘为齐相。在任期间,他主张联合韩、魏,牵制楚、赵,发展合纵抗秦势力,使齐国名声大震。公元前294年,因田甲叛乱事,日益骄奢的齐王想除掉他,只得出奔魏,任魏相,主张联秦伐齐,后来与燕、赵等国合纵攻齐,使战国形势为之一变。齐王死后,孟尝君返国,中立于各诸侯国之间。
苏代多谋善辩,多次为孟尝君出谋划策。秦昭王听说孟尝君贤而有才,派人请他到秦国做官。孟尝君准备赴秦,苏代劝说,秦是虎狼之国,不讲信义,去等于自投罗网,劝阻了孟尝君的第一次秦国之行。后来孟尝君到齐国做宰相,想联合韩国、魏国从西周借兵借粮,攻打秦国。苏代得知后,马上劝阻道:齐、韩、魏联合攻秦,如果灭掉了秦,韩、魏则西无秦患,南无楚忧,齐国就有可能受到韩、魏的攻击。不如暗中告诉秦王:齐不打算破秦以强韩、魏,请秦王让楚王割楚地给齐国,秦国也放出楚怀王。这样,秦可免遭三国攻击,必然高兴;楚怀王回去后必然感谢齐国,齐国得到楚东土地会更加富强,薛国世代也就无忧患。而强大的秦国雄踞三晋之西,三晋为免遭秦的攻击,只有依赖齐国。不打秦也就不需要到周王那里借兵借粮。这是一件一举数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孟尝君听后十分高兴,遂依苏代计谋而行,避免了一场大的战争,又使齐国获得了好处。
后来孟尝君失势,秦国的吕礼入齐为相,苏代又与孟尝君谋策:吕礼为相后,齐国与秦国联合,就没有你的地位,你赶快劝说秦、赵、魏三国联合,齐秦两国不和,吕礼就不会受重用,你就会重新受到重用。孟尝君按照苏代之计行事,果然达到了目的。
苏代在孟尝君的政治生涯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薛国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孟尝君食客三千,其中鱼龙混杂,人品各异,亦有成大器谋大事者如苏代、冯谖等,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匡扶国家,以丰功伟绩名载史册。然而仅凭一技之长传流于世者也不乏其人,“鸡鸣”、“狗盗”之徒便是其中之一。
因冯谖“焚券买义”,使得当同姓田甲劫湣王,遭人诬告,孟尝君谢病归薛时,“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卒后,葬于薛城东北隅,现墓址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