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

孙膑孙膑,战国时军事家,今山东鄄城人,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1.86米),本名不传,因其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名孙膑。生卒年不详,大约与孟子同时,系孙武的后人,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阳谷县阿城镇与鄄城县北一带,现在一般认为孙膑的故里在鄄城)。他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师,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著有《孙膑兵法》传世。
  孙膑在青年时期,曾和魏人庞涓一起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传说鬼谷子是位德行高深的隐士,有通天彻地之才。他精通数学,日星象纬,占往察来,言无不验;又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百口难当;尤其精通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列兵,鬼神莫测。据说,他的弟子众多,战国时代著名兵家尉缭和纵横家苏秦、张仪等,都出自他的门下。孙膑为人淳朴厚道,谦虚谨慎,加上学习勤奋刻苦,颇得鬼谷子的器重。一天,鬼谷子对众弟子说:“我夜间讨厌听到老鼠的声音,你们轮流值宿,替我驱鼠。”这天夜里,轮到孙膑值宿,鬼谷子将孙膑叫到跟前,从枕下取出一卷文书,对他说:“这是你的祖先孙武留下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当年你的祖先曾将它献给吴王阖闾,阖闾用其策,大破楚军。后阖闾惜此书,不欲广传于人,乃置于铁柜,藏于姑苏台屋楹之内。自越兵焚台,此书不传。吾向与你祖有交,求得此书,亲为注解;行兵秘密,尽在其中,未尝轻授一人。今见你心术忠厚,特以付你。”并告诫道:“得此书者,善用之为天下利,不善用之为天下害。”于是,孙膑携归卧室,昼夜研习,三日之后即能背诵无误,鬼谷子逐篇盘问,孙膑对答如流,一字不遗,并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发挥。鬼谷子很是惊讶,高兴地说:“你能如此用心,你的祖先孙武先生后继有人了。”
  转眼过去了几年,孙膑、庞涓两人,经过鬼谷子的精心调教,兵法、韬略大有长进。这时,传来了魏惠王招贤纳士的消息。本是魏国人的庞涓,觉得机会来了,决定下山应招。庞涓到了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用花言巧语骗得了魏惠王的信任,当上了魏国的大将军,但几次出征都打了败仗,惠王开始对他不满。这时他想起了同窗好友孙膑,便想把他骗下山来在自己手下当参谋,以便提高自己的威望,赢得惠王的信任。于是,他几次捎信给孙膑,叫孙膑来魏国做官。
  孙膑到了大梁,惠王盛宴招待。宴上问到兵法之事,孙膑总是对答如流,因而赢得惠王的夸赞。庞涓听着刺耳,认为孙膑是有意显示自己,给他难看,于是心生歹计,设计陷害孙膑。庞涓在魏惠王面前诋毁孙膑,说其私通齐国。惠王一气之下,要处死孙膑。庞涓为了骗取孙膑所学的兵法,又假惺惺地以同学的面孔向魏王求情,把死刑变成了膑刑,挖去了孙膑的双膝盖骨,又用针刺面,然后以墨涂之。孙膑变成了一个废人,庞涓假意关心孙膑,把他带到府上并派人精心侍候。为了报答庞涓的恩情,孙膑答应把《孙子兵法》十三篇背诵下来写在竹简上。这件事被看管孙膑的一个仆人知道了,他很同情孙膑,就把庞涓隐害孙膑的前前后后说了一遍。孙膑听了非常恼火,万没想到庞涓竟会如此狠毒,可是自己已成了残废,如何报这深仇大恨呢?不久,孙膑疯了,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叫闹个不停。送饭的人拿来吃的,他竟连碗带饭扔出好远。庞涓听说了这些,并不相信孙膑会疯,便叫人把他扔到猪圈去,又偷偷派人观察。孙膑披头散发地倒在猪圈里,弄得满身是猪粪,甚至把粪塞到嘴里大嚼起来。庞涓认为孙膑是真疯了,从此看管逐渐松懈下来。
  孙膑见装疯产生了作用,便暗中加紧寻找逃离虎口的机会。一天,他听说齐国有个使臣来到大梁,便找了个间隙,偷偷前去拜访。这位使臣就是淳于髡。淳于髡听了孙膑的叙述,从谈吐中认定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才,十分钦佩,遂答应帮他逃走。这样,孙膑便藏身于淳于髡的车子里,秘密地回到了齐国。战国中期,魏国已发展成为中原大国,国势日强,曾先后攻占过秦、楚、齐等国的大片土地,对赵国更是觊觎已久,早有独霸之野心。前354年,魏将军庞涓发兵八万,以突袭的办法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赵国抵挡不住,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欲派孙膑为大将,率兵援赵。孙膑辞谢说:“我是受过刑的残疾人,带兵为将多有不便,还是请田大夫为将,我从旁出出主意吧!”齐威王想想也好,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八万,前往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