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使得封建制在秦国得到了发展和巩固,成为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比较彻底、全面而成功的一次变法。变法推行十几年,秦国就出现“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乡邑大治”的局面。但由于变法触犯旧贵族利益,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商鞅被污告“谋反”,结果商鞅被处以车裂之刑。然而,新法在秦国已经深入人心,秦国历代君王都不遗余力地遵守推行,其结果是使秦国一跃而成为诸侯中的强者,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所以汉代王充称赞到“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赵武灵王变法
公元前307年,为了改变赵国四面受敌,屡战屡败的局势,赵武灵王正式下令“胡服骑射”,进行军事改革。他采取了从上到下,虚心说服教育的方法,终于使胡服骑射成为君臣的共识。他打破传统上按地域招募、编制军队的做法,在北方靠近胡地的人中招募善于骑射的人,作为骑兵部队的核心;将部分步兵改为骑兵加以训练;收编边地游牧族的骑手作为补充力量。并通过在代地经营胡马和迫使“林胡王献马”等渠道,获得大批良马,为骑兵部队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
改革后的赵国,武装力量迅速增强,先后打败了林胡和东胡,辟地千里,占据云中、九原等蒙古草原地区,直接威胁秦国。同时,赵国又花费十年时间,灭掉心腹之患中山国。
吴起变法
公元前391年,楚悼王任用吴起,实行变法。主要的内容有三项:
(1)废除贵族特权,选贤举能。
(2)明申法令,裁汰冗员。
(3)没收奴隶主贵族的部分土地,强令他们迁到地广人少的地区。
吴起变法,使楚国日渐强大,但引起了守旧贵族的不满,悼王死后,吴起被他们杀死,新法亦被废止,改革半途而废,即便如此,吴起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贵族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