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庙,又称“亚圣庙”,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地方。孟子有庙奉祀始于宋景祐四年(1037年),创建于邹县东北12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子陵墓前,后迁于现邹县城南关。
孟庙前后由五进院落组成,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式配列。现有殿庑64楹,碑亭2座,木坊4座,石坊1座。南北长458.5米,东西宽95米,占地4.36万平方米,折66亩。其规模仅次于孔庙,为山东省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是国内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代表作品。孟庙在“文革”期间曾受到破坏。1980年以来,国家拨出专款进行了复原维修,现已恢复到清代初期的原貌。1988年孟庙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庙正南门为“棂星门”。门内左右各一坊,左名“继往圣”,右名“开来学”。第一进院落的北壁正中为“亚圣庙石坊”。第二进院落的砖铺甬道两侧尽是古老的苍松翠柏,往北为“泰山气象门”。进入此门后,即为第三进院落。此院左右各有门通往庙外,左名“知言门”,右名“养气门”,是过去出于孟庙的主要通道。“养气门”外南侧建有“亚圣木坊”;门内南侧建有“祭器库”三楹。“知言门”内南侧建有“省牲所”三楹。此院北壁,三门并列。正中之门为“承圣门”,门之左侧建有“康熙御碑亭”;左为“启贤门”;右为“致敬门”。“承圣门”内第4进院落即分为东、西、中三路。中为孟庙主体建筑“亚圣殿”,其后为“寝殿”,其前左右两侧建有“东庑”和“西庑””各七楹,院中有“天震井”和“乾隆御碑亭”。东路“启贤门”内为“启圣殿”,其后为“孟母殿”。从“启贤门”到“启圣殿”甬路两侧,竖立着为数众多的历代碑刻,称之为“庙碑林”。西路““致敬门”内为一过道小院,东垣有一小门可通往中路“亚圣殿”院,北壁有一小门为“斋戒门”。这一小院四周墙壁上镶嵌着历代名人谒孟庙题咏等数十块小型碑刻。“斋戒门”内建有“致严堂”三楹。堂前有两株元代所植的参天银杏,古老的紫藤萝缠绕着银杏树,凌空而上,蜿蜒曲折,美妙奇绝。“亚圣殿”前的露台两侧各有一小门。东名“礼门”,通往东路“启圣殿”院;西名“义路”,通往西路“致严堂”后院的“祧主祠”。“寝殿”西侧亦有一小门,通往西路的最后一处小院“焚帛池”。孟庙总计建有各型殿宇64楹,碑亭2座,木门坊4座,石坊1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