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庙之正南门,亦系孟庙第一座木架结构门坊。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修孟庙时所建。坊额上楷书“棂星门”三个光彩夺目的贴金大字,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山东巡抚丁宝桢手书。《后汉书》载:“棂星,天田星也。欲祭天先祭棂星。”古人认为“棂星”是天上的文星,“主得士之庆”,天子祭天必先祭棂星。孟庙第一道大门以“棂星”命名,即意味着孟子是天上的文星下凡,亦含有尊圣如天之意。棂星门4柱3洞,雕梁画栋,色彩绚丽,重檐斗拱,凌空欲飞,高大威严。在封建社会,棂星门只有每年农历二、八月举行祭祀孟子大典之日,或者皇帝和钦差大臣前来拜谒孟庙之时才打开,平时闭门不启,以示严肃庄重。门内,东西两边各建有一座互相对称的歇山转角、斗拱承托的木坊,东名“继往圣”,西名“开来学”,以此表彰孟子对儒家学说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功绩。进棂星门,为孟庙第一进院落。往北,北墙正中是座精雕细刻的石坊,即“亚圣坊”,也是孟庙第二道门坊。这座石门坊为四柱三门,柱为八棱,顶端装饰古瓶、朵云,类似华表。坊额正中刻楷书“亚圣庙”三字;东侧门楣坊心线刻云龙;西侧门楣坊心线刻长有双翼展翅飞翔于流云之中的翼龙。石坊东侧竖有明万历九年(1581年)所立《邹国亚圣公庙》石碑一幢。据碑文可知,这座门坊原为明代的孟庙大门,其建置年代,应在明万历九年之前。
穿过亚圣庙石坊,便进入孟庙第二进院落。院内古柏苍苍,翳天蔽日,虽历经沧桑,依然枝干挺拔。院中有一条砖铺甬道,直通“仪门”。这是一座歇山式斗拱承托三启门洞的高大门楼。门额上悬一竖匾,上书“泰山气象门”5个大字。故仪门又称泰山气象门。“泰山气象”4字取义于程子之说:“曰仲尼元气,颜子春生,孟子并秋杀尽盖亦时然而已。仲尼天地也,颜子和风庆云也,孟子泰山 之气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