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上卷

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
  故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去论就。欲合者用因,欲去者用处。处因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诀之。
  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民入产业,曰:揵而内合。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揵而反之。内自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大仪。
  抵巇第四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巇者,罅也;罅者,也,成大隙也。巇始有眹,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
  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蘖之谋,皆由抵巇,抵巇隙为道术。
  天下分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巇罅。
  圣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
  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
  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