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代齐

晏婴春秋初年,陈国发生内乱,公子完逃往齐国。齐桓公任命他为工正(官名,掌管百工和官营手工业),这是陈氏在齐国立足的开始。
  陈氏即田氏,古代“陈”“田”同音通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田氏得到齐国国君的宠信,与公室关系非常密切。
  春秋中叶以后,由于齐国奴隶和平民反对奴隶主、反对公室的斗争广泛开展,旧制度的崩溃和公室的灭亡已成必然的趋势。田氏适应形势的发展,走向背离公室的道路,形成了以田氏为首的新兴地主集团,同以国君为首的奴隶主贵族集团展开了长期的斗争。
  田氏家族用减轻剥削的办法,如把粮食借给民众,以此争取民众,收揽人心,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武装斗争,齐国十余家大贵族——国氏、高氏、奕氏、鲍氏、弦氏、晏氏等,陆续为田氏并灭。
  公元前545年,田完四世孙田桓子,联合鲍氏以及大族栾氏、高氏合力在齐灭了当国的庆氏。之后田氏、鲍氏又共灭栾、高二氏。田桓子继而讨好公族与国人,“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国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从而取得了公族与国人的支持。
  至齐景公时,公室腐败,剥削沉重。田桓子之子田乞,即田僖子,采取了一些争取民心的有效措施。他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于是“齐之民归之如流水”,田氏借此增强了势力。这就是所谓“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在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当卿相的晏婴,曾奉齐景公命出使晋国联姻,与晋国大夫叔向议论齐国的政治。晏婴预言,齐国政权终将为田氏所取代。
  田僖子,与齐旧贵族国惠子、高昭子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国、高二氏当权,田氏在表面上尽职于齐国公族,假意事奉高、国两家,暗地里却组织力量,准备推翻国、高二氏。公元前489年,齐景公死,国、高二氏立公子荼为国君。田乞发动政变,赶走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为国君,就是齐悼公。田乞自立为相,掌握了齐国的政权。
  田乞死后,其子田恒(田常)代立为齐相,是为田成子。田成子继续采用田僖子所制定的政策,用大斗出、小斗进的办法大力争取民众。田氏行德于民,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当时流传的民谣唱道:“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公元前481年,田成子发动武装政变,杀了齐简公和许多强宗贵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了政权。田成子又通过“修公行赏”等亲民政策,成为国民人心所向,使齐国国君实际上变成了傀儡。
  到公元前476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田氏完全控制了齐国的政权。公元前391年,田和把齐国最后一个国君迁到海上,给他一城之地,田和占有齐国。公元前387年,田和向魏侯及楚、卫使者“求为诸侯”,魏武侯代他向周安王和诸侯提出这一要求,周安王答应了。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承认田氏为齐侯,沿用齐国号,变姜氏的齐国为田氏的齐国。这即所谓“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是春秋末期大夫专政夺权的一个成功事例。而韩、赵、魏三家分晋,更使这种局势发展到一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