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它造型独特,雕刻精美。绝大部分陶人陶马都是雕塑品中的佳作,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个坑出土近八千件陶俑、陶马,这在世界雕塑史上可谓独秀一枝。每件陶俑大到身体结构,小到头发、眉毛,都精雕细刻、一丝不苟。不同的陶俑中间有高大魁梧、气宇不凡的将军,有威武刚毅、身经百战的武官,更有神情各异、生动传神的士兵,可谓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乐各有其情,完全是当年秦军将士的真实写照。
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都不一样。光是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脸部的表情更是神态各异。从它们的装束、表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这里有长了胡子的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而又带有几分稚气。那个身披锨甲,右手执长矛,左手按车的武士,姿势动作显示出他是负责保卫的车士俑。
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再者,它是按照当时秦军的实况雕塑的,还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兵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东的横队,每列有武士俑70个,共210个,似为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虽为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是军阵的两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为军阵的后卫。武士俑朋的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整个军队组织严密,队伍整肃,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呈现整装待发之势。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
尽管历代的陪葬俑中也不乏精品,尽管汉景帝阳陵出土的俑数量也很多,但没有哪一个时代的陪葬俑能像秦始皇陵兵马俑这样富有魅力,这样引人注目。因此,可以说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历代陪葬俑中是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俑葬文化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