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艺术

秦兵马俑原来都有精美的彩绘,可惜历经破坏、火烧、二千余年的自然侵蚀,今已大多剥蚀脱落。现在人们看到的兵马俑是彩绘颜色已经脱落后的情况,并不代表它昔日的盛容。尽管是晓星残月般地存留,但也反映了中国秦代塑绘二者的结合。透过这一历史信息,可帮助我们了解秦代彩绘原料、工艺和艺术风格及其在科技史上的地位。
  秦俑的用彩,作平涂的单色,可见有朱红、玫瑰红、橘红、粉红、土黄、紫红、粉紫、深蓝、珠宝蓝、石绿、赭、深赭及粉白等十几种。
  彩绘艺术:兵马俑秦俑的彩绘工艺,根据在陶俑彩绘的颜色层下面发现有一层薄薄的生漆附着情况分析,陶俑涂彩之前,首先经过了施底工序。秦俑彩绘底层是由1—2层构成,施底的材质是生漆。这层墨褐色胶层就成了陶俑基体与外层颜料的过渡结合层,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其滑涩相宜、吸水适度,在其上彩绘,既节省颜料,又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秦俑彩绘的艺术风格是:第一,色调明快。袍有大红、朱红、紫红、深绿、粉绿、天蓝等色,裤有深绿、粉绿、天蓝、紫红等色,护腿有粉紫、朱红、深绿、天蓝等色,鞋为赭色,靴有朱红、深绿、赭等色,鞋带、行滕带有朱红、粉紫、天蓝、杏黄等色,陶俑的手、脸、脚均为粉红色。陶马绝大部分都通体涂枣红色,个别的在受光面涂枣红色,背光面涂绿色,以表现光线明暗的变化;红舌白牙、黑鬃、黑尾、白蹄。《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秦是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从秦俑的服色找不到尚黑的证据,“尚黑”可能是以黑色为贵,并非人人都穿黑衣,只是宫廷举行重大祭奠时,天子及大臣穿玄(黑色)服。
  第二,施色的方法运用强烈的对比色。如红袍,其领、襟、袖口一般是押深绿或粉绿、粉紫、粉蓝色花边;短裤为紫、枣红色。甲片为黑色或赭色,配着朱红色的联甲带,白色或粉绿、粉紫、朱红色的甲钉。将军俑的服色最绚丽,内穿朱红色中衣,外套暗紫色长襦,披彩色鱼鳞甲。甲的周边以白色作底,上绘红、绿、黄、紫等色的几何形图案花纹。双肩及胸前、背后各有一至三朵用甲带扎结的花朵,花朵以黄色作地,上绘朱红、粉绿相间的花纹图案,在红色与绿色之间往往用黑色或白色作为补间色勾勒出花纹的界域。这种运用大红大绿对比的设色方法,使军阵的气氛显得炽热、威武、雄壮,在视觉上就给人的心理造成一种大气磅礴、凛然不可侵犯的威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