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始皇时代,他是一位忠心耿耿的忠臣;在秦二世时代,他是一位阿谀奉承的佞臣。他辅佐秦王嬴政开创了大秦帝国,奠定了帝国的宏伟基业。最后,他又一手毁弃了自己倾注无数心血的王朝。他本可以流芳百世,但最终却遗憾千古。
李斯,这位秦王朝的丞相,前后判若两人,实在令人难以捉摸。那么,他所作所为背后的动因到底是什么?
李斯(约前280—前208),楚国上蔡人,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年轻的时候,作过蔡郡的小吏,传说他入厕时,看到厕所里的老鼠吃着脏东西,骨瘦如柴,还要担惊受怕。后来他又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养尊处优,吃得肥肥胖胖,见了人也毫不畏惧。于是大发感慨: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于是,不甘平庸的李斯,拜荀子为师,奋发图强。待学业有成时,恰逢东方六国日趋衰落,便决定去西边的秦国开创自己的事业。
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作了吕不韦的门客。凭着渊博的学识,善于交际的本领,很快得到了吕不韦的赏识。富于心计的李斯清醒的认识到秦王才是自己长久的依靠,便给秦王写了《论统一书》,劝说秦王抓住机遇,实现“天下一统”。这篇文章迎合了秦王政想统一六国的志向,所以李斯很快收到嬴政的召见,先任命他为长史,后又拜为客卿。
公元前237年,嬴政刚刚亲政,秦国因韩国水工郑国在秦搞间谍活动,一怒之下大逐六国客卿。当然,身为楚国人的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此时,李斯写了《谏逐客书》再次上书秦始皇。在这篇文章里,他用大量历史事实,阐述了客卿在秦立国过程中的巨大作用。秦始皇阅览后,即刻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也因祸得福,从此青云直上。
李斯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后,帮助秦王制定了实现天下的统一的大计。他建议秦王派人携带大量的财物,贿赂六国的君臣,离散各国间的关系;对六国的人才,能收买就收买,金钱无法达到目的,就借助他们君王的手除掉。同时在军事上由近及远、先弱后强、逐个击破。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秦国就先后灭了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统一六国以后,在巩固新生的封建政权方面,李斯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在政治上,他建议秦始皇废除了造成诸侯分裂割据、长期混战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乡,归中央直接统辖,官吏由中央任免。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分别负责国家大事,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历史证明,只有这一制度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分裂割据的祸根,对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所以,这一制度在秦以后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在语言文化方面,李斯向秦始皇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并亲自主持这一工作,创立了笔画简单、形体规范,而且便于书写的小篆。即便是备受后人非议的“焚书坑儒”,儒生以古非今、诽谤朝政,李斯建议镇压,其本身也是为巩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非常措施。此外,李斯还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做出了重大贡献。此时,李斯身为丞相,富贵至极点,可他依然心存忧虑。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死去。为了保全富贵,李斯和宦官赵高合谋,假传圣旨迫使公子扶苏自杀,扶持把昏庸无能胡亥推上皇帝宝座。胡亥,即秦二世。胡亥依靠赵高的阴谋篡夺皇位,所以对他言听计从。赵高利用胡亥担心帝位不保的心理,怂恿他利用酷刑杀害自己的兄弟姐妹,还有朝中威信的大臣。同时又鼓励胡亥纵情声色犬马,以至于朝政日益荒废,政治日渐腐败,阶级矛盾也由此激化。此时,依为丞相的李斯却熟视无睹,当受到秦二世责难时,反而曲意奉承,鼓励二世用严刑峻法来镇压人民的反抗。
大权独揽的赵高,终于和权力欲望极重的李斯发生矛盾。在赵高的唆使下,秦二世对李斯日益不满。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又使赵高要寻找替罪羊来转移秦二世的责难。终于有一天,赵高诬陷李斯谋反,把他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灭三族。
李斯,辅佐秦王灭六国、统一中国,明法度、定律令、同文字,可谓秦朝之柱梁。然而,他又利欲熏心,为了保全富贵,把昏庸无能的胡亥推向帝王,加剧了秦王朝灭亡的步伐。总之,可谓是功过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