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

王翦王翦(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其主要战绩为: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夺取赵漳水流域。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王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秦王大喜,认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王翦因此称病辞朝,回归故里。
  不久,楚军大破李信军,杀七都尉,秦军告急,秦王亲自驰往频阳,复用王翦。始皇自送霸上,王翦因手握六十万重兵,出征时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出关前,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部下怪而问之,他说出了自己的用意:“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矣”意思是借此消除秦王疑惧。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领兵伐楚,坚壁不出,待楚军调动之际,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随后又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晋封武成侯。王翦之子王贲,也以战功著名。
  王翦是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也是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材。王翦一生征战无数,战必胜、攻必取,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当时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显得极为可贵。王翦虽然足智多谋,但不能助秦建德。是其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司马迁曾说王翦虽被秦王尊为师,但是不能辅佐秦的统治者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的统治。他辛辛苦苦帮秦打回来的江山仅历二世就烟消云散,这和秦的暴虐是分不开的。王翦被尊为帝师,可以说没有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他死后不久,农民起义的烈火就燃遍大江南北。而最后其孙王离兵败被杀,也和王翦的过错的是不能分隔的。这也印证了一句老话,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也正是因为这样,王翦也只能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留芳后世,而称不上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