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222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出今商洛通东南的武关道,出秦岭通四川的栈道,出今陇县通宁夏、甘肃的西方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1974年,在伊克昭盟发现了长约100米的直道遗址,路面残宽约22米,断面明显可见,现存路面高1—1.5米,用红砂岩土填筑。从直道遗址可以看到南北四个豁口遥遥相对,连成一线,这同《史记•蒙恬传》所载 堑山堙谷,通直道的记载正相吻合。由此可见驰道工程的庞大和艰巨。
从《汉书•贾山传》中得知,秦驰道在平坦之处,道宽五十步(约今69米),隔三丈(约今7米)栽一棵树,道两旁用金属锥夯筑厚实,路中间为专供皇帝出巡车行的部分。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国道”。驰道是皇帝的专用车道,皇帝下面的大臣、百姓,甚至皇亲国戚都是没有权利走的。
另外,近来在河南南阳的山区里惊奇地发现有古代的“轨(铁)路”。经碳14测定,系2200多年前的秦朝遗留。
原理和现代铁路无异,还是复线,只是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而是用马力拉动。专家们都惊叹我国古代2200年以前竟然已经有如此先进的交通设施。这将是比兵马俑更惊人的大发现。现在铁路不是铁铸造的,而是轧制的钢轨,秦始皇的“轨(铁)路”当然也不是铁铸造的,而用木材铺设。作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至今尚完好。不过枕木已经腐朽不堪,显然没有经过防腐处理,材质也不如轨道坚硬,但还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样来。以前一般认为秦始皇修建的驰道是“马(公)路”,现在看来应该是“轨(铁)路”,由于马匹在上面飞驰,故称之为“驰道”。
史载,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建设驰道,依此看,他竟然在2200年以前就已经在全国修建了一个“轨路网”。如果秦朝的“轨路”网被证实,那么这是比长城还要伟大的工程,这是人们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