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后,采用了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此昭示秦的合法性,秦的建立和统一乃是天意使然,辩护秦朝的法统。
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五德之说,源于五行理论,春秋时代的邹衍总结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将天下分为五方,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原理(五行相胜、循环无端,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如此终而复始)揭示历史朝代更迭的规律,开了将五行纳入政治领域之先河。邹衍的著作早已散佚,其部分论述保留于《吕氏春秋》中。
五德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按邹子的理论,黄帝时代为土德,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其后继者应是有水德的帝王,之后再回到有土德的帝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后面的王朝消灭并取代前面的王朝。帝王德运与色尚、立国精神相匹配,如为金德,其色尚白,其统治则具备金的特点和精神。
将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引入政治生活的是秦始皇。始皇统一中国后,接受邹子学说,取水德,根据“五德终始说”中的相生相胜理论改正朔,易服色。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还把黄河改为黑河;与水德相应的数是六,所以符传长度、法冠高度各为六寸,车轨宽六尺;水德主刑杀,所以政治统治力求严酷,不讲究“仁恩和义”;与水德相应,历法以亥月即十月为岁首,等等。
秦始皇还确定了一套与皇帝地位相适应的复杂的祭典以及封禅大典,择时进行活动。秦始皇在咸阳附近仿照关东诸国宫殿式样营建了许多宫殿,并于渭水之南修造富丽宏伟的阿房宫。咸阳宫殿布局取法于天上的紫微宫,俨然是人间上帝的居处,天下一统的象征。秦始皇还在骊山预建陵寝,墓室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他采取这些措施,和他采用皇帝的名号一样,是要表示他在人间的权力与上帝在天上的权力相当,从而向臣民灌输皇权神秘的观念。皇权神秘观念,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