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秦长城
秦昭王长城遗址,筑于秦昭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72年)。为防御匈奴族南下侵扰而修建。陕西省延安地区的秦长城,西起吴旗县庙沟乡郝林沟村南,经长官庙乡和吴起镇境内,进入志丹县纸坊乡,复入吴起县薛岔乡境内,经五谷城乡边缘地带,进入榆林地区的靖边县红柳沟乡,全长约235公里。
秦朝时期的长城
保存比较完整的秦朝时期的长城是包头市固阳秦长城,位于固阳县城北7公里处,距离包头市区58公里,始建于公元前214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它像一条金腰带由东向西横穿固阳中部,跨越五个乡镇。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筑起了西临三北(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郡(今辽宁省)的万里长城。它由宁夏延伸入内蒙古之后,从狼山而东,经由包头市固阳县北部西斗铺、银号、大庙乡,进入武川县经大青山东部,延伸至河北。
这段古老的秦长城累计长度为120公里左右,大部分地段残高在3米左右,少数地段超过十米。多半修筑在山峦北坡,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带多用夯土筑成,山地则多用石块或土石混筑。每隔一里有小烽燧,十里一大烽燧,雄伟壮观。城垣下夯层清晰,秦瓦遍地。一般石砌长城遗迹保存尚好,现存外壁高度在4米以上,基宽4米,顶宽2米左右,土筑城垣多数毁坏无存;土石混筑的城墙,由于多年风雨的侵蚀,已基本成路基状痕迹。但在高处,依然可见长城顺着山势上下、状若游龙每隔一段,尚能辩清古代烽火和城障的遗迹。
据调查在这段秦长城内外,留有八九座古城遗址,它们可能就是秦代驻军的营垫,或屯垦百姓的城邑。在这段长城的烽烟和城障遗址中,常可找到战国时期和秦至西汉初年的陶片。
秦长城是世界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不仅在构筑方法上有自己的风格,而且防御设施的建置也有一定的特色。秦长城以石筑见称,雄伟壮观,汉代沿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灿烂文化的象征。